齐临高速:逐绿前行“碳”新路,打造全国首个零碳场站
国资动态 | 2024-12-16 13:59:16原创
来源:大众新闻·山东国资
在国家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齐河至临清项目(以下简称“ 齐临项目”)深耕“零碳场站”建设,积极探索多能互补模式,形成全过程低碳生产模式,结合安全监测系统打造了一座集安全、智能、绿色、创新于一体的零碳智慧综合场站,是我国首个“零碳场站”。
12月13日,记者在项目现场了解到,截至目前,齐临项目路基工程完成39.1%,桥涵工程完成50.4%。
国内唯一获得认证的“零碳场站”
走进齐临项目零碳场站,一台全甲醇压燃式装载机首先映入眼帘。
“相较于传统柴油装载机,全甲醇压燃式装载机在减少能源消耗和降低碳排放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燃料经济性可提升40%,可减少80%以上的PM2.5、95%以上S02、90%以上的NOx及50%以上的CO排放。”
山东高速集团齐临项目副总经理袁祥云告诉记者。
齐临项目零碳场站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包含预制场、拌合站、钢筋加工场、制砂厂、AB库、工人产业园、小型预制构件场等。零碳场站统筹碳节能(可再生能源利用)、碳减排(污废资源化处理)、碳管控(智能物料管控)及碳汇提升(绿植固碳)四个方面一体化,综合土地节约、固废利用、新能源(能源替代)、新材料、新工艺等十余项措施,降低全生命周期能耗和碳排放,提升碳汇指标,阶段推进实施,有序实现零碳总体目标。经专业认证运营期内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1299.970吨CO2、减排总量为1427.776吨CO2,满足零碳场站要求。
同时,该场站利用2000平方米空地,安装光伏板226块,自发自用,预计年发电量28.5万度,每年可节省电费37万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84吨。厂区内道路路灯和警示灯采用风光互补(太阳能+风能)形式供能。按1盏路灯0.5kW,场站设置20盏路灯,按每天使用12小时计算,每年可节约用电9000度。
目前场站已经通过交通运输部支持下的中交(北京)交通产品认证中心有限公司认证,并取得高速公路零碳场站评价证书,齐临场站也是国内唯一获得认证的“零碳场站”。
大桥建设正加速推进
齐临项目路线全长57.114公里,路线呈“东西”走向,起自德州市齐河县潘店镇西北,设置潘店枢纽接济聊高速,经聊城市高唐县、茌平区,止于临清市戴湾镇东,设戴湾枢纽接德上高速,顺接德上高速临清连接线。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整体式路基宽27米。
随后,记者来到齐临项目徒骇河特大桥,河水平静,桥面施工建设正如火如荼。
“目前,徒骇河特大桥14号墩左幅已完成1-4号块底板、右幅已完成1-4号块底板;15号墩右幅已完成1-6号块底板、左幅已完成1-5号块底板,预计明年8月底全部合龙完成。”山东高速集团齐临项目工程处负责人段东明告诉记者。
徒骇河特大桥为齐临项目唯一一座特大桥,也是项目的控制性工程,桥梁全长为1067米,桥面净宽11.75米,采用异步挂篮法施工,可以提高施工效率、降低资源占用、规避因同步施工带来的不均匀沉降、支点超载等风险。
主桥上部结构为(75+130+75)米波形钢腹板悬浇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单箱单室截面。徒骇河特大桥设计使用波形钢腹板代替了传统混凝土腹板,重量仅为混凝土箱梁的83%,显著降低了桥梁自重,减小了桥梁厚度,增大了桥下净空,确保了徒骇河通航顺畅。
齐临项目联合山东交通学院对徒骇河特大桥施工进行创新性研究,通过应用“两条不共线直线确定一个平面”的方法,对钢腹板的空间位置进行高精度测量与校核,实现施工过程中的精准定位。该方法有效提升了钢结构安装的空间控制能力,使施工精度得以严格控制,达到毫米级标准,为复杂桥梁结构的高质量建造提供了有力保障。
“工作室”为项目建设创新创效赋能
为深入贯彻高速集团“六个主题年”活动要求,深入贯彻集团创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党员在科技创新中的先锋模范作用,齐临项目公司于2024年成立“齐骥职工创新工作室”,工作室核心成员18人,围绕“难点攻关、降本增效、科技创新、导师带徒”四项工作机制,开展专题研究、攻关活动,推进技术难题的解决,同时发挥工作室“传帮带”作用,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
目前,创新工作室在研两项科研课题,其中《复合增强型柔性混凝土毯在边沟防护中的应用技术研究》在耐冲刷、抗腐蚀性等方向已做出可推广的突破性成果,正在推进现场试验段应用工作,预计可降低维修成本 40%,节约资金 39.35万元;《路桥过渡段装配式自应力混凝土搭板设计与应用技术研究》已签订完成技术开发(委托)合同,齐临高速57.114公里共有 184处路桥过渡段需设置搭板,按照 30%搭板出现病害率,应用该技术预估减少养护维修费用1100余万元。在工作室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齐临项目已申报4项专利、2 篇雄文核心论文、1篇SCI论文,1项团体标准已在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立项。
同时工作室立足于质量提升攻关落地见效,积极相应响应省厅组织的“桥头跳车”、“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专项整治提升活动,开展桥涵“台背回填”现场观摩会,推行“早、集、补、充、压、留、测”7项解决措施。
此外,工作室针对新通车高速2-3年内,路缘石表皮剥落问题,提出路缘石“经久耐用、十年常新”目标,成立QC攻关小组,组织开展路缘石小型预制构件质量提升活动,通过组织专家交流会,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进行冻融试验等举措,从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设计、构件耐久性指标检测、加强养护等方面进行控制,提高路缘石小型预制构件耐久性、抗盐冻性指标。
今年是齐临项目的关键之年,青年员工们奋战在一线,攻坚保目标,在施工进度管控方面,突击队员们以劳动竞赛方案为抓手,挂图作战,细化任务到月周、日,定期召开进度调度会,及时纠偏,加大要素投入;在质量安全管控方面,他们一抓源头、二控标准、三管过程,在确保项目质量安全形势稳定可控下,营造了全线大干快上、进位争先的良好建设氛围。
下一步,齐临项目公司将继续围绕“六个主题年”活动、管理模式经验、科技创新应用、工程进度节点、典型人物事迹等方面广泛开展新闻宣传,营造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充分展示齐临项目特色亮点与建设故事,提炼打造齐临品牌形象,为“山高·行”品牌推广提供齐临样板。
(山东国资记者 梁晴)
责任编辑:梁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