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野下的“电建推介”——中电建山东电建依托“超级船厂”项目推介“中国制造”
产业新风 | 2024-12-16 16:20:12原创
来源:大众新闻
“沙特阿美,这个名字在石油行业就是一块金字招牌,他们的采购标准严苛至极。”近日,中电建山东电建沙特萨拉曼国王国际综合港务设施工程(简称沙特国王港项目)副总工程师孙继超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面对沙特阿美短名单制度的限制,他和他的团队深知,要想让“中国制造”成功走进阿美视野,绝非易事。
沙特国王港项目航拍
沙特国王港项目由萨勒曼国王亲自奠基并命名,是沙特“2030愿景”国家改革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业主为沙特阿美和IMI国际港务合资公司,建成后将为海上钻井平台、商船和海工服务船提供工程、制造和维修服务,并将创造多个世界之最:全球规模最大的船厂、最大的升船机系统、最长的码头等。2019年初,中电建山东电建和中国水电组成联合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标该项目P4、P5、P6三个主体标段EPC总承包合同。
沙特阿美是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企业,也是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其工程标准高于ASME、API等国际标准,堪称最严苛的业主。对于众多寻求国际合作的中国企业来说,成为沙特阿美的供应商不仅意味着将获得广阔且稳定的市场空间,更是对其在能源行业实力和地位的重要肯定。
“在阿美近万家合同供应商中,中国仅有不到80家供应商,占比极少,按照阿美合格供应商审批流程,通常需要2年时间方可获复。被推荐的厂家不仅要翻译其质量体系文件,还要由阿美对其设计能力开展全面审查。每个被推荐的厂家均经历了由阿美咨询服务委员会(最高标准制定机构)和阿美项目团队的连番审查,难度之大,超乎想象!”孙继超说。
项目单体面积最大的海工设备下水驳船
码头一侧,由国产自主设计研发的、项目单体面积最大的海洋工程设备——下水驳船正稳稳停靠着,其长100米,宽80米,吃水深度8米,下潜深度最大可达18.5米,最大举力更是惊人地达到18860吨,搭载了一套上驳自动智能调载系统,能自动感知下水驳与码头地面的偏差,并根据潮汐变化、货物上载速度以及自身重量重心的变化,自动制定调载策略,确保驳船在货物上载过程中始终与码头保持水平,能够将传统的“人工驾驶”升级为“自动驾驶”。
令整个中电建山东电建项目采购团队记忆犹新的,是下水驳船等大型海工设备的审批过程。项目采购副经理董铭波回忆道:“那是一段不分昼夜的日子,为了通过技术评审,获得审厂资格,我们全心全意投入到与业主的沟通中。”通过对比分析中国供应商与其他国家供应商的产能及成功案例,项目采购团队最终成功让中国供应商的名字出现在了招标清单上。
获得审厂资格,仅仅是长征的起点。为了提高审批通过率,孙继超和他的团队牺牲周末休息时间,提前研究审厂文件,并根据自身近十年的沙特阿美经验,针对性地提出多条关键性整改意见。“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打破壁垒,让‘中国制造’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
2019年8月份,孙继超协调业主及第三方前往上海振华重工工厂考察,面对“堆积如山”的整改项,他亲自带领团队与振华重工开会研究,一条一条地过,一项一项地改,直到满足阿美要求。经过5个多月的努力,先后4次严格的工厂审核,厂家最终顺利通过沙特阿美审批。“无论沙特阿美,还是超级船厂,都是绝对顶尖的平台。能够让‘中国制造’在这里闪耀,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孙继超笑了笑,脸上充满了自豪和满足。
除“自动驾驶”的下水驳船外,在这个“超级船厂”项目里,还有转运载荷量高达3.8万吨的全球最大升船机系统,注水压载后总重量超3000吨的全球最大倾倒式坞门,以及登船塔、冷却塔、移动厂房及模块化变电站等国产设备。
项目高峰期间,处处是国产机械忙碌的身影。中电建山东电建在沙特国王港项目使用的国产机械多达200余台套,三一重工的吊车,徐工的搅拌站拌合机、混凝土泵车和混凝土罐车,中国重汽的土方类机械设备......这些国产机械已累计完成现场828万余方土方的挖掘、140余万方混凝土的浇筑,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一带一路”倡议和沙特“2030愿景”双向奔赴的大背景下,中电建山东电建秉承“全球视野、国家高度、产业视角、企业立场”发展理念,依托沙特国王港这一“超级船厂”项目实施,积极推介“中国制造”驶向深蓝、扬帆海外。截至目前,中电建山东电建已先后带动30家中国企业跻身沙特阿美供应商短名单,累计拉动国产设备、机械和材料出口4.5亿美元。“中国制造”也以其卓越的品质,成功征服了最严苛的业主和国际高端工程市场。
(大众新闻 王凯旋 孙继超 宋士振)
责任编辑:姬秀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