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打开

无视半数美国人的言论自由,美方打压TikTok背后是制度博弈

张春宇   来源:大众新闻

2024-12-17 20:45:13原创

12月17日,TikTok公开表示已向美国最高法院提出请求,要求暂缓即将于1月19日生效的禁令,以便等待上诉程序的进展。此时,距离美国政府下给TikTok的“最后通牒”时限,还有34天。

自从今年5月起,TikTok就一直在通过诉讼反击拜登政府提出的《保护美国人免受外国敌对控制的应用程序侵害法案》。这份针对性极强的法案要求字节跳动2025年1月19日前剥离出售TikTok业务,且持股不得超过20%,否则TikTok将会在美国地区的应用商店中被下架。

美国为何执意针对TikTok,这背后有怎样的博弈关系?大众新闻记者专访山东政法学院民商法学院知识产权专业负责人、山东省法治山东理论与实践研究基地研究员杨森博士,对这一热点问题进行解读。

大众新闻:在TikTok诉讼案进展的过程中,我们能看到美国法院一直坚持TikTok侵害了美国的“国家安全”,以此为借口驳回了TikTok推翻强制出售法案的申请。这背后美方究竟是怎样的考量?

杨森:TikTok诉讼案,其实是一场利益博弈。在这场博弈中,有国家、用户、平台三方参与其中。国家在三方博弈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所有的制度规则的制定,都需要国家经过一番的利益考量。

拿天平作比喻的话,在天平的左端,是倒向TikTok的胜算筹码。

第一点,就是TikTok所创造的商业利益能否被保护。TikTok作为一个短视频平台,当前在美国的用户量达到1.7亿,覆盖了全美国一半以上的人口,它所带来巨大商业价值可想而知。这些商业利益及其背后的科技专利等,理应得到合理保护。第二点,是用户的言论自由权利。TikTok向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提起上诉时曾着重提到“美国最高法院有保护美国人言论自由权利的传统,我们期待他们在这一重要宪法问题上秉持这一原则。”第三点,就是美国司法独立的原则制度。但美国的司法独立并非无条件,而是在特定情境下它会按照政府的意志,沦为美国政治的工具和打手。TikTok在美国的遭遇便是这一现象的鲜明例证。

我们再来看天平的右端,从当前的判决书中,总结也只有四个字,那就是“国家安全”。但美国的国家安全是否受到了TikTok的实际侵害,是值得怀疑的。

在TikTok败诉案判决原文中,提到很重要的一句话:“即使政府的担忧仅限于某些类别的数据,但由于政府无法监控TikTok,因此有针对性地禁止收集特定类型的数据。”这种“既然监控不了,就直接将其禁止、剥夺”的逻辑,就是美方所谓的危及国家安全的最重要的依据。语焉不详至此,可以说这一论点完全没有任何事实依据。

即便如此,天平还是倾向了右侧。对国家内部的治理来说,它是一个制度博弈,因为它需要考量美国的司法独立、用户言论自由以及商业价值方面的因素,但在这场博弈中,这些都没能压过一个站不住脚的国家安全理由,美国的这个决定,让人们意识到,美国司法决策背后,隐含着复杂的政治因素的考量,所谓的自由贸易、公平竞争到底是怎么回事,靠不靠得住,这对整个世界来说都是一个警醒。

大众新闻:在TikTok诉讼案的判决过程中,美方律师提到“法律是关于外国敌对国家的”,结合近期拜登政府拟进一步升级对华芯片禁令,对中国半导体业发动多轮打击行动的行为,TikTok上诉结果如何是否会受近期中美关系影响?

杨森:拜登政府对中国多个行业步步紧逼,所展现出的政治态度有目共睹。同时,1月19日正是拜登总统任期的最后一天。针对TikTok的“围剿”正好处于拜登政府以及特朗普政府换届的交接期,这并非巧合。下一阶段的判决,可能也代表了特朗普政府对中美之间的科技竞争的态度。

大众新闻:TikTok上诉当日,当选总统特朗普海湖庄园俱乐部会见了TikTok首席执行官周受资。特朗普是否会以此作为条件,将TikTok案件作为政治谈判的工具?在这个过程中,特朗普会发挥什么作用?

杨森:特朗普对TikTok的态度经历了一波反转。在2020年担任总统期间,他曾试图禁止这个应用程序。但在2024美国大选时,TikTok平台上,年轻人对特朗普的支持率是很高的,特朗普也表态他反对封杀TikTok,支持TikTok与美国科技公司Meta竞争。但竞选言论和实际施政是两码事,Tiktok团队确实因特朗普胜选得到了很多信心,但TikTok能否如愿得到临时禁制令,以阻止法律的实施,还要看法律诉讼的结果、公众舆论的变化以及美国政府的政策取向。而就算特朗普政府内部达成一致,同意拯救TikTok,也要经过国会投票表决通过后才可以。

(大众新闻记者 张春宇)

责任编辑:吕继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