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励精图治 篆刻人生篆刻匠人刘洪村

来源:大众·半岛新闻

2024-12-18 19:53:50

微信图片_20241218093045

初识洪村

初识洪村先生很早,大约是在三十年前。我跟七儿(陈相贞)一起来寿光,参加了他们几个同学的聚餐。那时的聚餐简单得很,小饭馆里一张小方桌,几个马扎子,上几个小菜,就可以开喝。几盅老白干下肚后,那就海阔天空了。因为都是同学,小酒一喝,便开始喊着小名,打趣着校里校外各自不同的糗事。相比其他方面,记忆力我算是拿得出手的。一起吃饭的王寿中、张尚峰、方向正、方军都成了后来的好朋友。印象最深的就是小花了,小花是洪村先生的乳名,他个头不高,又有点沉默寡言,反而成了我这个好奇宝宝,特别关注的对象。甚至后来好多年,都一直跟着他们同学喊他的乳名小花。他们都是国办中学美术班的同学。毕业后,因为爱好和专业,也都成就了各自不同的事业。寿中有了自己的新视觉设计工作室,专门从事室内外装潢设计设计和文化版面制作。好多单位的文化展板都出自他手;寿中还是寿光美协秘书长。方军个子高大,为人豪爽,也有自己的广告公司;小花是在张尚峰的广告公司工作,后来泰和电讯有限公司的好多门头牌匾,也都成了他们的作品。

小花心灵手巧,在尚峰的广告公司,做一些电工和其他零碎的精细活。大家都在为生活奔波忙碌,联系自然少了很多,偶尔他们来找我买手机的时候,免不了的把当初的几个朋友,挨个絮叨一遍。

知道洪村喜欢、酷爱篆刻,还是寿中和我的老师潘桄辉经常提起的缘故。我跟潘老师学习篆书书法,在寿中和潘老师的工作室里与洪村不期而遇过几次。极少夸赞人的老师,对洪村的认真求知大加赞赏,说以后其人必有大成。这也激起了好奇宝宝的好奇心,慢慢的走近、了解洪村先生。

走近洪村

刘洪村,男,山东省寿光市人,乳名“小花”,笔名“啸华”(取“小花”谐音及父、母名字末了字音)。毕业于潍坊艺术学院(现潍坊学院)。受家庭影响,从小他就对诗书画印很感兴趣,大学也是美术专业。十七岁那年开始接触了篆刻。篆刻,乃中华文化之瑰宝,源远流长,其以刻刀为笔,于方寸之间,施展乾坤。可以说“刻刀落出惊天地,方寸之内起风云”(-----天津画家萧文彬先生评)。篆刻之美,在于其意境深远,蕴涵丰富,一字一印,皆有深意;或寄托情怀,或抒发志趣,或表达哲理,令人深思。所以说,篆刻不仅为艺术之作,亦是思想之载体,文化之传承。作为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技艺,金石篆刻是门极难掌握的技术,它既考验着篆刻人的刀下功夫,还要有很深的书法及古文字功底。甚至篆刻人对传统文化的学术修养也很关键。作为非科班出身的业余爱好者,光是这些金石篆刻需要的文化基础,就让好多人望而却步半途而废了。然而外表温和,形象有点柔弱的他,却有着坚定的信念!那就是一旦认定那就绝不放弃,他暗下决心与金石相伴一生。

为了学好篆刻,他知道要走的路很长,那可不是凭借满腔热血,就能学好的。他给自己做好长久规划,计划将《说文解字》书写研读十余遍,说文部首书写研读五十遍。他从李斯的小篆入手,首先学习《会稽山刻石》,然后是《峄山碑刻石》,大篆以《散氏盘》、《墙盘》、《大盂鼎》为主,楷书主要是学习颜体《勤礼碑》、《麻姑仙坛记》等等,隶书主要学习了《张迁碑》,小楷学习了钟繇的《宣示表》,草书主要学习了孙过庭的《书谱》等等。他买来各种书法书籍和拓本,日夜研读、临帖。记得有段时间,他曾经每天三点钟起床,坚持接近两年的时间,心疼他的妻子坚决的制止了他的疯狂。“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日积月累的沉淀,你这样的透支健康能坚持多久?”洪村在两年时间,墨汁就用了30多斤。作为书法爱好者,我清楚能在两年时间用掉30多斤墨汁,是个什么概念。那可不是写大字,全部是蝇头小字啊;我非常佩服他的韧劲。

毕竟是一家之主,他还是要工作赚钱养家的,他在饲料厂做过保全工,在广告公司干过电工,也在一家口腔医院干过后勤。篆刻只能是利用业余时间,一有时间他就会拿起刻刀,他像极了干渴逢雨的幼苗,日夜不停的汲取着篆刻的各种养分。通过网络学习专业的篆刻课程,不辞辛劳的遍访名师虚心请教。记得2018年的冬天,洪村顶着大雪去拜访一位篆刻界的前辈,这已经是第三次登门了,前两次,那位前辈都以各种理由拒绝相授,痴迷于篆刻的洪村,为了得到前辈的指点,也豁出去了,“这次要是还没有结果,那就继续,我还不信感化不了这老头儿”。那位前辈外出访友未归,他愣是在冰天雪地里跺着脚等了三个多小时。傍晚回家的前辈,看着雪地里这个有些消瘦的年轻人点点头,他被洪村感动了,赶忙把他拉进屋里。前辈的指点让洪村的技艺有了质的突破。

励志洪村

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寒暑我们的小花也茁壮成长,结出累累硕果。现为潍坊市书法协会会员,潍坊市美术协会会员,他被寿光市委市政府评为“寿光文化之星”,被潍坊市美术馆聘为馆员,从事文化艺术创作。他的作品也多次获奖,被众多的网友粉丝购买收藏。经过几年不间断的努力,洪村先生为朋友和印章爱好者,刻出了接近七百方印。七百方印,按照每方印2厘米计算,摞起来那就是14米高,比四层楼还高的高度!他掰着手指头跟我计算着,满手的老茧刻画着它和每方印的故事,那是一双带着篆刻灵感、饱经沧桑却又不失艺术之美的手。我仰视着他,面前这个比我个子还要矮,身体并不强壮,甚至有些羸弱的男人,从他坚毅的目光中,我读懂了什么是热爱!

曾有网友,这样评价洪村先生的作品“观夫篆刻之作,线条流畅,刀法娴熟,布局严谨,错落有致。其行如游龙,翩若惊鸿,飘逸灵动,神韵天成;或古朴典雅,或雄浑豪放,或清丽婉约,各具特色,美不胜收”!

在此,我也真诚的祝福洪村先生,不忘初心砥砺行,保持热爱金石一生,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希望他能够在篆刻之路上越走越远,一生金石相伴,相伴金石一生!

(作者:李法会)

微信图片_20241218093041

微信图片_20241218093042

微信图片_20241218093043

微信图片_20241218093040

微信图片_20241218093039

微信图片_202412180930402

微信图片_202412180930391

微信图片_202412180930411

微信图片_202412180930401

微信图片_202412180930421

责任编辑:周茂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