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安从这里走来丨走进海滨公安,重温发展历程,凝聚前行力量
微观东营 | 2024-12-20 14:40:27
林胜杰 来源:大众新闻·鲁中晨报
编者按:山东省滨海公安局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拥有着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一代代公安民警始终秉承对党的绝对忠诚和对公安事业的无限热爱,把初心刻在骨子里、融入血脉中。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山东省滨海公安局海滨分局,回望来时路,聆听“时光的声音”,带着不朽的记忆,开启美好新征程。
1968年5月孤岛油田发现井——渤二井
1968年5月17日,32105钻井队在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东部的孤岛凸起顶部钻成第一口探井—渤2井,日产13.2吨工业油流,从而发现了济阳坳陷的第二大油田—孤岛油田。
上世纪70年代初,孤岛油田踏上了开发的伟大征程,在东营市河口区孤岛镇这片土地上播撒下能源希望的种子,孤岛采油指挥部也随之应运而生,开始书写能源开发与区域发展的壮丽篇章。
孤岛油区地理位置独特且优越,东北两面依偎着渤海;向南眺望,黄河映入眼帘;西邻黄河故道,往昔岁月的痕迹与现代的开发建设在此交融汇聚。其管辖范围跨越东营市河口区、垦利县(现为东营市垦利区)和利津县境内,面积达1050平方千米。
1971年5月24日,孤岛会战誓师大会。
1973年,维修大队抽油机安装队在接收调整新抽油机。(地点在现在朝阳三村位置)
1990年12月25日,新成立的孤岛采油厂正在进行首届文艺汇演。
1990年12月26日,孤岛采油厂第一次地质勘探论证会。
为铸就国家能源安全的坚固堡垒,确保油区生产秩序井然,1977年8月,胜利油田公安处孤岛分处正式成立。彼时,仅有18位干警肩负着维护治安的使命与担当,踏上这片土地,开启了守护一方安宁的征程。
1984年7月,孤岛公安分处撤销,随后转型成为孤岛指挥部保卫科。原公安分处的干警一部分转至河口区公安分局,继续在新的岗位上贡献力量,而另一部分则留在了保卫科,坚守着这片熟悉的区域。
1986年5月,在山东省编委、东营市政府以及油田会战指挥部的批准下,以孤岛、孤东保卫科为基石,重新组建孤岛公安分处,为当地治安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1986年12月,全新的孤岛公安分处正式落成,其下设办公室、刑警队、治安股、预审股、保卫股、孤东治安办公室等六个股室队,职能架构初步成型,各部门各司其职,协同为维护地区稳定而努力。
1987年3月,孤岛公安分处更名为胜利石油管理局公安处滨海分处,与此同时,干警队伍也不断发展壮大,人数增加至34人,以更为坚实的力量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和平与繁荣。
早年孤东采油厂保卫科民警工作照片。
1987年,孤岛公安分处更名为胜利石油管理局公安处滨海分处。
停放在胜利石油管理局公安处滨海分处办公楼下的警车。
1999年,海滨分处110巡警大队正在进行训练。
早年海滨分处开展110宣传活动。
早年海滨分处收到的锦旗和感谢信。
2000年1月8日,胜利石油管理局公安处滨海分处,历经岁月的洗礼与沉淀,正式更名为山东省滨海公安局海滨分局,更名挂牌仪式在孤岛采油厂金岛宾馆举行。当日,孤岛采油厂党委常委、厂领导,辖区各二级单位分管书记,东营市河口区人大、公检法司各部门领导,济南军区生产基地领导,孤岛采油厂各三级单位书记、保卫干部,海滨分局全体民警共计180余人参加挂牌仪式。
2000年1月8日,海滨分局更名挂牌仪式在孤岛采油厂金岛宾馆隆重举行。
目前,海滨分局所辖油区面积达2600平方千米,其中包括300平方千米海上油区,整个油区横跨东营市河口区、垦利区和利津县等地,是胜利油田极具特色与挑战的区域。这里现有孤岛、桩西、孤东、海洋4个采油厂;生活区、办公区主要集中于孤岛镇周边,有居民小区39个、住户33000余户,常住人口80000余人。辖区油、地、海交织,布局分散,地理位置和治安形势错综复杂。
早年海滨分处办公楼全景。
现如今海滨分局的办公大楼。
近年来,海滨分局在滨海公安局党委与孤岛采油厂党委的坚强引领下,以护航油田全面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为推动,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成为了守护这片广袤油区平安稳定的主力军。严打涉油违法犯罪活动,精准洞察油区治安形势发展,打造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全力保障油区长治久安。强化社会面治安管控,加强重点要害部位、生产作业重点区域以及居民生活区的巡防力度,提升见警率、管事率,确保一方平安。全力服务保障民生,第一时间回应员工群众呼声,提升民生案件打防成效,积极推动新老矛盾纠纷化解,不断增加辖区和谐元素。坚持队伍建设为根本,着力打造了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素质过硬的公安队伍。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 王凡 通讯员 李庆健)
责任编辑: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