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电影元年”来临,“她势力”闪耀荧屏
文化观察 | 2024-12-26 11:40:53原创
宫小昀 来源:大众新闻
2024年,中国女性影视作品迎来爆发。一群中青年女性导演,在年内交出了一批口碑与流量兼具的优质作品。
年初,贾玲执导的《热辣滚烫》,不仅斩获2024年春节档票房冠军,还打破影史春节档剧情片档期票房纪录。滕丛丛执导的迷你剧《我的阿勒泰》入围第7届戛纳电视剧节最佳长剧集竞赛单元,且播出后好评如潮。尹丽川执导的《出走的决心》,改编自“房车阿姨”苏敏的真实故事,由柏林“影后”咏梅与实力派演员姜武主演,豆瓣评分8.8。而近期上映的《好东西》,是导演劭艺辉继《爱情神话》后的第二部电影长片,豆瓣评分高达9.1,截至目前,票房已破7亿元,作为一部没有“爆款相”的都市片,这个成绩实属难得。
有关“女性电影崛起”的讨论,在年底显得愈发热烈,属于女性的电影时代真正开启了吗?未来女性电影走向和发展趋势又将如何?
“女性电影元年”来临
女导演崛起的同时,展现女性群体生存困惑、情感状态、精神风采的女性题材作品,也不断呈现女性在家庭、职场和社会中的角色演变,引发观众思考。《热辣滚烫》呈现了一位“被废弃”的女性通过拳击重塑内核的励志成长之路;《出走的决心》展现了被困于家庭琐事中无法喘息的中年女性,如何成为出走的“娜拉”,并找到生活的多重可能性;《好东西》通过都市中性格、年龄各异的女性群像日常,展现女性间互相救赎的珍贵情感和积极闪耀的生活状态。
另外,今年还有几部备受影迷喜爱和好评的小众女性电影,在互联网上引发讨论。比如杨圆圆导演的纪录片《女人世界》,通过展现一群七旬至九旬的华裔女性舞者从美国旧金山的唐人街,到古巴哈瓦那的街头,最终抵达中国的文化寻根之旅,让观众看到了老年女性蓬勃的生命力与勇气。
优质女性题材影视作品的涌现,为电影市场带来惊喜。很多网友调侃,现在票房要靠女导演,也有观点认为,女性电影崛起的钟声已然敲响。
女性电影为何在今年“一路高歌”?显而易见的是,从影视表达看,女性导演天然具备性别优势,她们往往在情感刻画和表达上更为细腻,共情心和同理心较高,使得女性电影拥有更丰富、复杂的喜怒哀乐和爱恨情仇,既能真实展现女性群体生活中的困惑和不安,也能真实呈现女性的坚韧勇敢。《好东西》中,三位女性一起构筑生活日常,影片以更幽默、温和、积极的影像表达,探讨当代女性如何平衡生活、职场和情感的关系,以及如何化解生活挑战,引导大众对女性生存状态进行反思。
著名作家、文化评论人韩浩月认为,近年来,女性议题在社会层面关注度较高,加上女性导演作品在今年竞相问世,共同造就了今年的女性题材热。之前在很大范围内,女性的价值是没有被充分了解和表达的,这些电影从社会层面发现了女性的价值。这背后反映出女性群体希望被看见,希望表达被听见,希望团结在一起并体现力量感。由于影视作品具有情感抚慰功能,会令此种消费意识更多地向影视作品倾斜。而且,今年涌现的女性题材创作很真实,它们集体挤掉了一些虚构、抒情、拔高等干扰主题表达的成分,用现实的创作态度,把女性更直观地推到了舞台中央。这减少了影视作品与观众的沟通成本,让观众和角色更能产生共鸣。“女性题材的影视作品从之前模糊的探索性创作,变成了现在主题性非常明确和清晰的创作。这种创作起到了强劲的引领作用。所以才会出现这么多不论成本大也好、小也好,都特别受欢迎的作品。”韩浩月说。
在韩浩月看来,高分女性电影频出,首先是因为作品本身质量过硬。这些电影无论是立意,还是故事、情节,都能立得住,在市场缺乏此类影视作品时,会有不错的“观众缘”。另外,不少有关女性的故事,没有从过去寻找素材,而是更多呈现当下的女性状态。《出走的决心》将一则新近发生的新闻快速拍成了电影,《好东西》虽然没明确年份,但仿佛是身边朋友当下发生的故事,这种即时性讲述没有任何隔阂,观众会觉得自己在被讲述,并且与女性群体在同一轨道上。《好东西》在展现女性生活时加入了时尚元素,片中人物也在践行一种时髦、前卫的生活方式。比如,女主王铁梅并不认为离婚是一种失败的人生体验,而是潇洒坚定地追求想要的生活,女性观众可以在观看电影的同时,以更放松的心情和姿态面对人生课题。
另外,《好东西》中主人公的情绪也不再隐约含蓄,对性别关系的痛点毫不避讳,尤其是金句频出、犀利直接的表达,也是其引爆热度的重要原因。难能可贵的是,《好东西》《出走的决心》等影片,并没有刻意利用两性关系去博取话题和市场的注意力。“即便作为被‘批评’的男性,我依然很欣赏这些女性题材的影视作品。观众可以对电影抛出的声音进行揣摩,体会创作者用意。如果不了解作品的立意主旨,只是直接反对和批评创作者的话,我认为就是小题大做了。”韩浩月说。
韩浩月认为,影视作品中的两性关系,折射着复杂深刻的社会面向,如社会思潮、情感走向,以及有关家庭、婚姻、生育的状况等。隐藏在一部电影里的社会议题,或许无法从大众生活的小圈子里全面观察,而电影可以充当一面镜子,观众可以从角色的表达里得到启示,从而调整自己处理两性关系的方式。“女性电影不只是在帮女性观众成长,也在帮男性观众成长。哪怕它通过调侃讽刺的方式,它仍然是在努力寻找一种共识。”韩浩月说。
女性电影的未来之路
一直以来,中国电影的话语权由男性导演主导。今年年初,《热辣滚烫》横扫春节档,让人们看到一个女性导演迸发出的强大市场号召力。韩浩月表示,以前观众提及女性导演,首先会想到女性导演更适合拍小成本文艺片,而当有一天女性导演开始拍商业大片,并在市场占据较大比重时,那就是一个鲜明的进步标志。“女性导演首先应该像贾玲一样,在商业主流赛道上赢得观众,把目标观众吸引到自己身边,再考虑细分创作领域。”韩浩月说。
未来女性电影会成为创作热潮并延续吗?韩浩月认为,女导演大量走向银幕,是不可逆的趋势,未来一定会有大量优质的女性影视作品涌现,但接下来女性电影的发展也将会面对一定的困难。这需要女性创作者更为大胆,不断总结经验,以更有智慧的方法进行创作。
“除了商业和市场上的考虑以及价值观表达之外,我认为她们更应该具备独立的创作态度,不受外在舆论和不正确的批评带来的影响。”韩浩月指出,女性作品应该带有知识分子更深沉的思考,不断地向作品里面灌注强大的、坚硬的,能经得起时光考验的文化和思想,使作品更能够抵得住这些狂风。
“女性电影最终的发展结果就是去掉性别,不再提女性两个字。女性与男性导演在同样的起跑点进行创作。”韩浩月说。
在未来,女性电影该如何走上一条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路径,并且在电影市场中拥有话语权?韩浩月直言,不希望看到某部电影受欢迎,所有的女性题材都往这个方向倾斜,还是期待更细分的内容。女性电影观照的群体应该更为宽泛,形成风格迥异的表达。除了一线城市的女白领,更多小城市、乡村的不同职业的女性群体,她们的生活和思想也应该被看见。在电影的类型风格上同样要追求多元,拓展“女性电影+”的各种可能,如“女性+动作”“女性+体育”“女性+科幻”等,这不仅会给中国电影市场带来强烈的新鲜感,也会给女性创作者留下非常大的机会。
韩浩月表示,虽然2023年中国电影总票房已突破500亿元,但其实它还是个新兴市场,有很多可能性和希望,可以接受各种挫折。“没有哪个群体的导演、哪种类型的影片可以一直统治市场,只要创意吸睛、拍摄大胆,都可能会获得成功。”
(大众新闻记者 宫小昀)
责任编辑:宫小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