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2024 大众日报版面里的山东印记·经济篇丨这些大事,带你感受活力四射的山东
党报荐读 | 2024-12-31 11:30:59原创
来源:大众新闻
2024年是山东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山东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全省经济稳健向好、进中提质,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新闻是历史的底稿,报纸是时代的记录。山东“六大工程”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山东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万列、山东能源结构告别“一煤独大”……作为中共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用一篇篇新闻报道、一张张现场照片、一个个报纸版面,真实记录了山东牢记嘱托、“走在前、挑大梁”、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的万千气象,记录下齐鲁儿女披荆斩棘、奋勇前行、永不停歇的奋斗足迹。
年终岁尾,大众日报策划推出“突破2024·党报版面里的山东印记”全媒体报道,从一个个见证历史的报纸版面出发,盘点梳理2024年发生在山东的大事要事,带你感受奋进实干的山东、活力四射的山东、文化繁荣的山东、平安和谐的山东、逐绿前行的山东。
●山东出台2024年第一批政策清单
(点击版面阅读全文)
1月,我省研究推出《2024年“促进经济巩固向好、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第一批)》,包括2024年新推出政策和2023年政策清单中延续执行的政策两部分内容,共79项。这批政策清单利企惠企特色突出,90%以上的政策措施面向经营主体,拿出“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发展。
●2023年度山东省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发布
1月11日,两院院士评选2023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发布会在烟台举行,会上现场发布了2023年度山东省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和科技创新成果提名榜单。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运投产、科学家绘制迄今最全人脑细胞图谱等分别获选2023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烟台睿创微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8微米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模组等成果获评2023年度山东省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山东能源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铁系梳枝丁戊橡胶等10项成果入选2023年度山东省科技创新成果提名榜单。
●全球运力最大固体运载火箭海阳首飞,创造十余项全球和全国纪录
1月11日13时30分,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海阳附近海域使用引力一号遥一商业运载火箭,将搭载的云遥一号18-20星3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引力一号运载火箭首飞即采用难度较高的海上发射,刷新了全球运力最大固体运载火箭、我国运力最大民营商业运载火箭纪录,进一步丰富了我国运载火箭型谱。
●捷龙三号升空,齐鲁四星入轨
2月3日11时06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广东阳江附近海域使用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将9颗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其中,4颗山东的卫星将在海洋目标探测、智慧农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据介绍,此次发射任务是捷龙三号运载火箭由海阳东方航天港总装出厂,第三次在我国南海海域实施的海上发射。
●山东办理首票出口整车“一票多车”出境业务
3月29日下午,在济南章锦综保区的卡口处,济南迅吉安保税物流有限公司代为办理的10辆出口整车办理完成出境业务,标志着出口整车“一票多车”便捷模式正式落地。这是海关总署印发《推动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后,山东首票落地实施的该类业务。
●山东出台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
4月,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全力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全力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聚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和美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强化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片区建设,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三农”新篇章。
●山东“六大工程”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
4月7日上午山东召开全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视频会议,将实施高水平工业技改工程、多领域装备更新工程、消费品以旧换新工程、高品质供给升级工程、高效能循环利用工程、全方位标准提升工程等“六大工程”,扎实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山东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万列
6月7日上午,一列山东中欧班列满载53车货物,从济南董家货运中心缓缓发出,预计9天后抵达阿拉木图集结中心。这是自2018年10月首发以来,开行的第10000列山东中欧班列,山东成为用时最短突破万列的省份。下一步将加快多元通道体系建设,构建向西经中亚入欧、向东出海至日韩、向南至东盟、向北至俄罗斯的“四向齐发”线路格局。同时完善通道网络布局,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优化班列组织发运模式,不断增强全程运输服务能力。
●济青高铁“公交化”运营,平均约15分钟一趟,最快1小时22分到达
为进一步推进济南青岛高铁“公交化”,提高跨城通勤效率,推进济南都市圈与青岛都市圈协同发展,6月15日起山东推出“济青快线”列车,济青高铁济南东至青岛(北)间开行动车组旅客列车增至74列,济南青岛间列车平均约15分钟一趟,运行时间在1个半小时左右,青岛北至济南东间最快旅行时间为1小时22分,济南青岛间高铁便捷化水平较此前有了进一步提升。
●山东新能源装机突破1亿千瓦
6月30日下午6时,莱州大型盐碱滩涂光储一体化项目一期正式并入电网,山东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10050万千瓦,历史性突破1亿千瓦大关。至此,山东成为全国东部沿海地区首个新能源装机过亿的省份,“煤电大省”向“绿”而行迈出里程碑式的关键一步。
●鲁豫再添直通车!日兰高铁全线贯通
7月18日上午,日照至兰考高速铁路全线贯通运营,日照西站至兰考南站最快2小时26分可达,山东半岛城市群与中原城市群间的时空距离进一步压缩。日兰高铁起自日照西站,途经山东省日照市、临沂市、济宁市、菏泽市,河南省商丘市、开封市,接入徐兰高铁兰考南站,线路全长47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
●山东自贸区总体方案112项试点任务全部实施 制度创新成果数量居同批自贸试验区前列
山东自贸试验区成立五年来,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总体方案112项试点任务已全部实施,深化改革创新方案实施率超过70%。2项改革试点经验、5项“最佳实践案例”在全国推广,省级制度创新成果数量达183个,制度创新成果数量居第五批自贸试验区前列,有效发挥了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
●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炼油二系列试车投产
9月25日,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炼油二系列试车投产,标志着我省石化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迈出重要步伐。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是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项目,也是我省近年来投资体量最大的工业项目。目前,项目一期建设取得重要成果,已完成投资1159.5亿元,全部达产后预计年实现销售收入1166亿元。
●我省出台“楼市19条”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国庆假期后,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东监管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岛监管局、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落实金融支持政策促进全省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通知》,结合我省实际,梳理研究金融政策落实过程中的痛点、堵点、卡点,从房地产市场供给端、需求端和保障层面提出19条贯彻落实措施。
●胜利济阳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取得重大成果
10月10日,胜利济阳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取得重大成果,示范区投产94口页岩油水平井,其中,36口页岩油井峰值日产油超百吨,单井峰值日产油262.8吨,刷新了国内页岩油单井日产最高纪录;示范区已落实页岩油控制预测储量17.3亿吨,日产油达1600吨,累计产油突破80万吨。
●2024山东百强企业营收突破8万亿元
10月22日,2024产业投融资大会暨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一城一策”路演活动在青岛举行,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企业联合会联合公布2024山东企业100强名单。数据显示,山东百强企业营业收入突破8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0.00%;累计实现利润总额3564.42亿元,同比上涨8.54%。其中,制造业占比近七成。营业收入前三分别为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海尔集团公司。
●前三季度山东经济稳健向好进中提质
10月24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生产总值为7198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731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27914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39336亿元,增长4.9%。全省经济持续保持稳健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山东能源结构告别“一煤独大”
11月4日,山东省能源局发布讯息: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山东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已达10642.6万千瓦,历史性超过煤电,跃升为全省第一大电源。具体来看,目前,山东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46.9%、煤电占46.88%、储能占2.63%、天然气占0.57%、余热余能及其他占3.02%,能源结构持续调整优化,电力生产供应绿色化进入新阶段。
●进博为媒,山东与跨国公司供应链合作高层对话会现场签约40个项目
11月6日,山东与跨国公司供应链合作高层对话会在国家会议中心(上海)举行。作为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配套活动之一,会议吸引了来自商务部、国家级商协会、外国商协会、跨国公司及省内有关部门的250余位嘉宾到场。活动项目仪式上,40个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其中包括贸易项目30个、投资项目10个。本次活动签约的30个贸易项目进出口总额达136亿美元,10个投资项目总投资12.4亿美元,均为外方投资额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涵盖新能源新材料、医疗器械、高端装备等领域。
●潍烟高铁开通,山东高铁里程突破3000公里
10月21日,潍烟高铁正式开通,山东高铁里程突破3000公里。潍烟高铁建成后,与已建成的青荣城际、潍荣高铁(潍莱高铁与莱荣高铁合并线路)互相串联,辐射潍坊、烟台、威海、青岛等半岛城市在内的沿海“高铁环”实现闭环,对于补齐半岛地区高铁发展短板,加快推进山东半岛城市群互联互通,推动环渤海湾及沿海与内陆地区融合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山东16家企业入围2024中国隐形独角兽企业500强,位居北方第二
在11月发布的《2024中国隐形独角兽企业500强发展报告》中,山东16家企业上榜,位居北方第二。独角兽与隐形独角兽不仅是科技创新的风向标,更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它们引领着科技创新的热点转移,映射出地方政策导向和产业发展方向。
●济宁内河船舶制造“数智化变革”赢得世界航运巨头青睐
首创内河船舶标准化生产新模式,济宁新能源船舶制造项目成为全国首个集研发设计、智能制造于一体的国内内河新能源船舶制造示范基地项目。就在11月,世界第三大集装箱全球承运公司法国达飞海运集团与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签署采购意向书——达飞意向购买1艘80米长纯电动力集装箱船。如今,新能船业手握船舶订单已达165个——从“1”到“165”,前后仅用时100多天。
●跨省牵手,鲁豫毗邻地区结成发展“合伙人”
12月11日,山东、河南两省在聊城召开鲁豫毗邻地区合作发展第一次联席会议,签署系列战略发展合作协议,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动鲁豫毗邻地区共商共建共享共赢,打造省际毗邻地区合作发展新样板。未来,加入“跨省通勤”大军的将不只是人员、项目、企业,技术、资本、数据等要素资源也将在区域间更顺畅流动。
(策划 姚广宽 编辑 徐超超 王健 郭治权 刘小歆 整理)
责任编辑:徐超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