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国防动员丨童心筑梦 国防情深
王丛 来源:大众新闻·海报新闻
2025-01-02 12:43:19
孙福林
在时光的长河中,国防是一座巍峨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路;在校园的沃土里,国防教育是一颗希望的种子,孕育着未来的力量。——题记
每当国歌奏响,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的心中总会涌动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感。这份情感源自于对祖国深深的热爱,源自于那份对于保卫国家安全与和平的责任感。在我成长的地方——平邑县第四实验小学,国防教育如同一束光芒,照亮了我们每一个孩子的心灵,让我们从小就懂得了爱国的意义。
我们的学校被誉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传承国防文化,人人争当爱国小学子”的口号,早已成为我们心中不可磨灭的烙印。走进校园,迎面而来的国防文化墙仿佛在诉说着那些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感受到了国家的强盛与人民的英勇。
记得刚入学的时候,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国防文化墙。那是一次震撼心灵的旅程,墙上的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让我仿佛穿越时空,亲眼见证了那些英勇人物的事迹。从革命先烈到现代英雄,从抗日战争到现代化建设,每一张图片背后都是一段段激荡人心的故事。而那些先进的武器模型,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国防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激发了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逐渐参与到学校的各项国防教育活动中。记得有一次,我作为红领巾解说员,站在少先队校外实践基地前,向前来参观的叔叔阿姨们介绍我们学校的光荣事迹。那一刻,我感到无比自豪,因为我也成为了传播国防文化的一部分。我讲述了关于党旗的意义,关于望远镜、马灯、大刀、红缨枪的故事,这些看似普通的物品,在历史的长河中却承载着非凡的意义。它们见证了中国军民在艰苦条件下奋勇抗敌的英勇历程,也见证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最令我难忘的,还是那次讲述《苏家固战斗》的经历。那是发生在我家乡的真实战斗,战士们的英勇无畏让我们热泪盈眶。1941 年,抗战进入最艰苦的阶段,日军对沂蒙根据地发动铁壁合围大扫荡。三团在团长王吉文的带领下,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第四连的战士们明知苏家崮三面悬崖,冲上去便再无退路,但他们毫不犹豫地向固顶发起冲锋,为了掩护山东分局党校学员转移,他们以血肉之躯对阵敌人的先进武器。子弹打光了,就和敌人拼刺刀;刺刀劈断了,就用石头砸。最后,只剩 30 余人,弹尽粮绝,他们穿着破旧的单衣,饿着肚子战斗了整整一天。八班班长乔治新高喊着“同志们,我们的任务完成了,誓死不当俘虏!”然后,他们奋力冲上前去,一个个扭抱住敌人跳下了山崖。这场战斗,我军以牺牲 200 余人的代价,歼灭日伪军 400 余人,成功掩护大部队及 200 多名学员安全撤离。他们用生命守护了我们的家园,这壮烈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明白了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更让我明白了作为一个新时代少年的责任与担当。
学校还鼓励我们参加校外国防动员活动。就在去年国庆节,我们县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故事会。我有幸被学校推荐为讲述者,讲述了电视剧《觉醒年代》中陈延年的故事。陈延年,这位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不仅让我感动,更深深震撼了会场上的每一个人。他的故事,是铭记历史的最好方式,也是激励我们不忘过去英雄人物形象的生动教材。
陈延年,一个年轻的共产党员,在觉醒年代的浪潮中,勇敢地站了出来。他身处动荡不安的时代,却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他的故事,让我看到了先进武器背后的坚定意志,看到了国防意识在革命者心中的根深蒂固。他的事迹,更是激发了我将爱国之志转化为报国之行的决心。
国防教育不仅仅是一门课程,它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在平邑县第四实验小学,国防教育已经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了我们成长的一部分。每当我们参加升旗仪式,每当我们唱响国歌,都能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我们是新时代的少年,是未来的希望,我们将继续传承这份红色基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自身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防之光,在校园中熠熠生辉,它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让我们携手并进,共筑国防梦,共绘中国梦的美好蓝图!
责任编辑:王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