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汇泉|天后宫里的文化传承
来源:大众·半岛新闻
2025-01-06 18:05:18
那年,我拎着大包小包,告别了熟悉青岛,一头扎进了淄博。说实话,心里头多少有点不舍,毕竟在青岛这片土地上,我可是土生土长了十八年。大学的日子说快也快,说慢也慢,课题一个接一个,像极了老家海边那层层叠叠的浪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正好赶上一个关于沿海城市民俗文化的课题,我这心里立马就乐开了花,这不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吗?回家!必须回家!我几乎是连夜收拾了行李,第二天一大早就坐上了回青岛的高铁。
回到青岛,那种熟悉的海腥味儿扑面而来,混杂着啤酒花的香气,我贪婪地吸了一大口,这才是家的味道啊!课题研究自然是不能耽搁,我一头扎进了图书馆,翻阅各种关于青岛的文献资料。
偶然间,翻到了一本介绍青岛天后宫的书籍,里面提到了青岛的妈祖文化。说实话,长这么大,我还真不知道青岛还有这么一段历史。我只知道青岛有啤酒节,有栈桥,有八大关,这妈祖文化,倒是头一回听说。
好奇心驱使着我继续读下去,原来早在明朝成化三年,青岛这里就有了天后宫,供奉着海神娘娘——妈祖。那时候的青岛还只是一个小渔村,渔民们出海打鱼,全靠老天爷赏饭吃,风浪无情,妈祖就是他们心中的守护神。每逢出海前,渔民们都会到天后宫里拜一拜,祈求妈祖保佑他们平安归来。
合上书,我决定去天后宫看看。青岛天后宫坐落在太平路上,紧邻着栈桥,红墙黄瓦,古色古香。走进宫门,一股淡淡的檀香味儿扑鼻而来,让人心一下子就静了下来。正殿里供奉着妈祖娘娘的神像,慈眉善目,仪态端庄。
“嫚儿,来拜妈祖啊?”说话的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奶奶,她满头银发,脸上布满了皱纹,但眼神却格外慈祥,她手里拿着几炷香,正准备上香。
“嗯,奶奶,我第一次来,您能给我讲讲这天后宫的故事吗?”我虚心请教道。
老奶奶笑眯眯地说:“这天后宫啊,可是咱们青岛的宝贝,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以前啊,这里是渔民们出海前必来的地方,他们在这里祈求妈祖保佑,希望能平安归来,满载而归。那时候,这里香火可旺了,每逢妈祖诞辰,还会举行盛大的庙会,唱大戏,舞龙舞狮,可热闹了!”
老奶奶一边说着,一边虔诚地将香插进香炉里,缕缕青烟袅袅升起,仿佛将她的祈祷带给了妈祖娘娘。“那现在还有庙会吗?”我追问道。
“有啊,有啊!”老奶奶点点头,“每年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这里都会举行庙会,虽然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了,但也是咱们青岛的一大特色呢!”
我听着老奶奶的讲述,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这不仅仅是一座庙宇,更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的传承。它见证了青岛这座城市的变迁,也承载了无数青岛人的信仰和希望。
从天后宫出来,我沿着海边漫步,海风轻轻吹拂着我的脸颊,带着一丝丝咸腥的味道。远处,栈桥像一条长龙卧在海面上,游人们熙熙攘攘,欢声笑语不断。而妈祖文化,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青岛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李玉丽)
责任编辑:张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