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叨叨|0糖、0脂、0添加……到底有何玄机?食品标签里的秘密看过来!
来源:大众·半岛新闻
2025-01-08 10:06:5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琳琅满目的食品越来越多,你怎么为你的家人挑选安全营养的食品?
“0糖”“0脂”“0添加”的标签仿佛成了健康的代言词,它们真的健康吗?
无蔗糖食品一定合适糖尿病人吗?吃下去的是营养还是盐和脂肪?想要吃得明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食物,看懂食品的简历—标签很重要。让我们一起来解读和探讨一张小标签背后的大学问,让自己吃得明明白白,让买到的食品物有所值。
先说说“0糖”,这听起来似乎真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享受甜味,却不必担心糖分的健康负担。其实,根据国家标准,只要每100克或100毫升食品中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就可以标记为“0糖”。这意味着标榜“0糖”的饮料并非“真完全无糖”。
此外,为了保持饮料的甜味,“0糖”饮料通常含有人工甜味剂,比如阿斯巴甜或三氯蔗糖等。甜味剂本身是安全的,它能够产生更多的甜味,甚至比蔗糖要甜200至300倍。要知道的是,它们的确提供接近于零的卡路里,但这并非没有代价。
研究表明,长期摄入人工甜味剂,可能影响口味调节能力,甚至可能导致身体对真正的糖分不敏感,从而“越吃越甜”。甜味剂还会对大脑产生兴奋的作用,会引导人摄入更多的高热量食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含有甜味剂的无糖饮料并不是完全健康的饮料。
另外,长期大量摄入甜味剂还可能影响内分泌,对人体的糖耐量及脂代谢产生一些不良影响,甚至增加肥胖、代谢综合征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再看看“0脂肪”,它的背后又藏着什么玄机?低脂或无脂产品是减肥人士的新宠,不过“0脂”并不总是意味着低热量,在这个无脂的盛宴中可能隐藏着甜蜜的陷阱——糖。为了弥补口感的缺失,部分“0脂肪”产品可能会添加更多的糖来增加风味。例如,一些“0脂”酸奶的糖分占比可能高达15%,这样的产品不能说是低热量。
最后来说说“0添加”。事实上,如果过分强调“0添加”,往往会忽视添加剂也有正面作用。例如,维生素C和E等添加剂可以增强食品的营养价值,延长保鲜期。因此,面对“0添加”的标签海洋,我们需要的是理性的食品选择。下次,当你在超市里面对那些闪闪发光的“0标签”时,别忘了翻翻产品背后的配料表、营养成分表。健康的选择不在于执着于“0”,而在于全面了解你吃的每一口。
精明消费,从认识标签开始
看懂食品标签,其实并不难,只要注意以下五大看点就可以了:
1. 配料表
2. 营养成分表
3. 日期
4. 标志
5. 重量
1.配料表
第一部分是原料排序。
用料最大的排位在第一,最少的在最后。
紧跟着的是食品添加剂。
为了保证消费者能够清楚明了,食品添加剂是要求单独列出来,并且要注明具体名称。
这是一张面包的配料表。用量最多的是面包专用粉,最少的是干酵母。面包制作时所用到的食品添加剂也清楚地一一列了出来。
2.营养成分表
看懂营养成分表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在营养成分表中,要求标注该食品中的能量(也称热量)、三大能量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的含量,脂肪中还要求标明反式脂肪酸的含量,这六项是必须要有的。有些厂家还会根据产品的特性,标注饱和脂肪酸,以及其他的营养素含量例如矿物质、维生素的含量。
营养成本表中,第一列是营养项目,第二列是实际的含量,第三列是所占每日推荐摄入量的比例。
要注意的是,营养成分表中,大多是按每100克的含量来标注的,但也有的按每份来标注的。所以对于整个包装的实际含量,还要换算一下。要看清整个包装是多少克或有几份。
以上面全麦饼干的营养成分表为例,它是按每百克来标注的。每百克含脂肪25.2克,占每日推荐摄入量的42%。这包饼干净含量325克,那么,这一整包饼干吃下去,就会摄入脂肪81.9克,占每日推荐摄入量的136.5%。即便一天中不吃任何东西,脂肪的摄入量也已经超标了,而且还是饱和脂肪占主要。
3.日期
在食品标签中,日期相关的除了生产日期外,还有保质期,保存期,最佳食用期限,最后食用期限,这些又是什么呢?消费者很容易搞混。先来看看这两个等式,大家也许就明白了。
保质期=最佳食用期限
保存期=最后食用期限
保质期和最佳食用期限就是指,产品出厂后,保证食品品质的期限。食品过了保质期后,食品的品质就不能保证了,营养成分和口感等方面的品质都会有所下降。但这并不意味一定不能吃了。可以试着打开看看,如果没有什么异样,充分加热后还是可以吃的。不过,安全起见,还是尽量不要吃了(咱不差这钱,是不?!)。
保存期和最后食用期限,就是指食品保存的期限。过了保存期的食品,就不能保障食用的安全了。
简单来说,就是过了保质期的食品未必不能吃,但营养和口感肯定不好了,而过了保存期的食品就一定不能吃了,吃了就会有食品安全问题。
4.标志
在食品包装上,有各种质量认证标志,了解这些标志,也有助于我们进行食品的挑选。
5.重量
在挑选购买食品时,还要注意看产品重量,净含量以及固形物含量,尤其是酱菜,腐乳,含冰的冷冻水产品。这样就知道真正可食部分有多少了。
活学活用:
了解了食品标签,就犹如具备了一双火眼金睛,在食用和购买食品时,帮助我们吃个明白,买个放心。
1. 高血压人群要控盐
这是一个薯片的营养成分表。从表中可以看到,里面脂肪的比例最高,其次是钠。
以钠为例,一个包装中有两份,而每份含钠407毫克,占全天盐的推荐摄入量的20%。那么如果这个包装中薯片一下都吃完,就等于摄入了814毫克的盐,占了全天盐的推荐摄入量的40%。
对于普通人群来说,如果当天的饮食没有注意,盐就可能会超标。而对于高血压人群,那就更加要注意了,因为高血压人群的盐摄入量需控制在普通人群的一半。
小贴士:钠和盐的快速简单换算 1克钠 = 2.5克盐
2. 糖尿病患者防忽悠
现在随着大家的营养意识的提高,许多厂家也会有意识地加强在这方面的广告宣传,是不是真如厂家所说,大家看一看标签就明白了。
这款燕麦片打着“无糖”的旗号,也的确没有添加蔗糖,但配料表中位居第三位的是麦芽糊精,而且还含有葡萄糖浆。糊精,麦芽糊精,淀粉糖浆等淀粉水解物都会引起血糖的升高,升糖指数和热量不亚于蔗糖。
虽然宣称无糖,但糖尿病人购买和食用时还是要谨慎。
3. 高纤一定健康吗?
这款饼干,声称高纤食品,但仔细看一看营养成分表,就不难发现,其实里面的脂肪含量特别高,其中饱和脂肪居多。
许多粗粮食品,为了保证口感好,脂肪的含量都会非常高。消费者在选择时就要格外注意了。
4. 精挑细选做比较
通常来说食品中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的含量,以及其他一些消费者比较在意的成分,在同样价格下,越多越好;而能量、脂肪包括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钠越少越好。
这是4款利乐包牛奶的标签,看一看它们各自蛋白质和钙的含量。以及配料表,就不难做出选择了。
5. 过敏源头看清楚
购买食品时,要根据个人情况做针对性选择,要明确自己的饮食禁忌,如引起过敏的过敏源,或者不适合自己的一些成分。
有些厂家的生产线会生产多种食品,就有可能混入一些其他品种的食材,购买时要特别注意这方面的信息。
6. 食品还是新鲜的好
在购买食品时,要选择在保质期内的食品,并且是离生产日期最近的产品,因为营养素和口感会随着时间的过去而下降。
以酸奶为例,酸奶在4度的冰箱中保存,14天后活菌数就会降至大约原来的十分之一左右。
7. 其它需要标示内容
对于有质量等级、强调有价值有特性的成分含量、加工工艺、转基因以及辐照等信息,也是需要标注的。比如大米,《大米》(GB/T 1354-2018)标准有等级规定,那么标签就应标注等级,因为等级不同品质不同价格也不同;再比如,大豆油原料是不是转基因等等。
愿大家做个有心人,从小小的标签开始,把好饮食关,吃得营养,吃得安全,给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加油!以同样的花费,获更多的享受!
半岛新闻综合整理,素材来源:上观新闻、中国食品安全网、央视新闻、澎湃新闻等
责任编辑: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