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淄博区县两会|一张蓝图绘到底,博山连续四年锚定“三大目标”不动摇
速览淄博 | 2025-01-08 16:13:36原创
李波 来源:大众新闻·鲁中晨报
“锚定产业振兴、环境优美、群众满意‘三大目标’不动摇,继续突出发展和民生两大主题。”1月7日,博山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中共博山区委副书记、区长朱玉友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记者注意到,自2022年以来,这是博山区政府工作报告第四次提到“锚定产业振兴、环境优美、群众满意‘三大目标’不动摇”。未来,博山区将加力推进产业发展、改革创新、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文旅融合、民生保障,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奋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博山落地落实。
坚持转型升级,让产业质效有新飞跃
做强园区平台。坚持园区建设、招商、运营一体推进,统筹完善园区道路、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加大公寓、公交等生活设施配套,不断提高园区综合承载力。坚持一园一业、一园一招商专班,突出龙头带动,发挥产业联盟、行业协会、高校研发平台、招商大使优势,引进龙头企业及上下游企业,实现主导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坚持市场化运营,组建园区办公室,聘请专业化运营团队,实现园区规范化运营。
扩大有效投资。坚持项目为王,谋划实施重大项目140个以上,总投资520亿元以上。用足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等一揽子增量政策,聚焦“两重”建设和“两新”领域,创造性开展对上争取。坚持“招大引强”,聚焦主导产业、依托园区平台,紧盯世界500强等头部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中电科21所等大院大所,向东北、西北拓展招商“朋友圈”,强化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平台招商,力争引进示范引领作用强的大项目3个以上,新引进过亿元项目35个以上。
扶持企业发展。聚力智改数转,策划实施重点技改项目120个以上,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到90%以上,新增省级“晨星工厂”、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智能车间(工厂)15家以上。聚力培优塑强,建立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运营服务体系,分产业、分类别建立龙头企业培育库,重点培育龙头骨干企业20家以上,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家以上。梯次培育上市后备企业25家,全过程服务企业股改上市各环节,指导康贝医疗、鲁桥新材料等企业加快上市进程,取得实质进展。聚力企业纾困,主动对接企业需求,支持本地企业融入龙头企业产业链、供应链,优化调整产品结构,全力帮助企业找订单、拉投资、拓市场。聚力延链强链,以打造机电泵标志性产业链为示范,全面实施产业集聚等“十大行动”,制定实施铸造等产业发展规划,提高现有企业配套能力,拉长产业链条,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聚力数实融合,加快机电泵“产业大脑”培育,着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典型应用场景。
坚持改革创新,让营商环境有新引力
促进科技创新突破。加强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开展“科技型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和科技领航企业培育”专项行动。拓展与山东大学、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等高校院所合作,实施科技创新项目10项以上。与山东理工大学探索开展“一园一院”建设,构建学院、专业对口支持产业园区发展协同创新模式。强化人才、项目、平台一体化建设,鼓励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力争市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130家以上。加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培育专利密集型产品,力争实现专利转让许可100次以上。
扩大对外开放水平。以高水平推进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山东省对外开放强县建设为抓手,加快外贸主体培育,持续扩大跨境电商、服务贸易规模。精准制定企业境外参展计划,组织50家以上企业抱团出海参加境外展会80场以上。巩固欧美、日韩等传统市场,加大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一带一路”新兴市场开拓力度,推动更多博山产品走出国门。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围绕营造市场化、法治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俯下身子当好“店小二”,加速推动“一件事”场景创新,打造“博通办”惠民品牌、“博速办”助企品牌、“博链办”赋能品牌,塑强“博惠办”博山政务金字招牌。加大中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信用贷投放力度,力争贷款增速达到10%以上。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引导支持商业街区参与智慧商圈建设。坚持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让各类市场主体在博山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专心创业。
坚持有机更新,让城市品质有新提升
完善城市功能。全面展开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加快推进张博铁路改造博山段工程建设,临临高速连接线实现全线通车。投资1.29亿元,改造提升S231张台线、S232张鲁线、S317临历线3条省道。加力推进掩的、四十亩地等回迁安置、城中村改造项目。投资1500万元,开展智慧供热扩容延伸,新增供热面积30万平方米。全力推进晨光花园、凤凰山城、后峪社区等市政管网自来水接入工程。投资1亿元,持续推进城乡供水改造提升项目,年度规模化供水率达到90%以上。
美化城乡环境。持续实施“村居连片打造”行动,改造提升峨嵋山社区游园等公园、游园,改造提升白虎山路、英雄路等8条城市道路人行道,精准疏导6处潮汐市场,促使烟火气与城市文明和谐共生。用好“红黑榜”制度,培树1-2家示范标杆企业,淘汰退出一批质价不符、满意度低的物业企业。
优化生态环境。实施重点企业环保设备MPC技术更新,建立中小炉窑企业分级管理机制,保持单一、低效治理设施动态清零,推进企业绩效评级,力争2家以上企业争A创B。实施太阳山小流域治理工程。加快“无废城市”建设。争创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坚持乡村振兴,让共同富裕有新成色
做大做强一村一业。策划实施“一村一业”项目516个,打造山货进城睦邻集市、移动“百佳超市”等线上线下平台。大力发展猕猴桃、鲜桃、板栗、食用菌等特色农业,策划实施重点特色农业项目20个,拓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6家。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1个,创建省级区域农产品品牌1个,力争“绿色认证”农产品达到30个以上。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强镇2个,争创省级休闲农业重点区。
聚力打造和美乡村。积极争创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1个,打造省级和美乡村1个。持续推进农村“五化”工程和农村改厕后续管护,新建提升农村公路70公里。
全面深化基层治理。严格落实村级工作标准,持续抓好重点难点村大排查大整治,开展农村集体“三资”领域集中审计检查年行动,加强问题合同清理,进一步提升村级规范化水平。
坚持文化赋能,让旅游发展有新图景
大力发展精品旅游。策划实施环鲁山旅游民宿集聚区等特色文旅项目20个以上,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家。争取鲁菜研究院落户博山。更新“吃住行游购娱”六张地图,升级“畅游博山”小程序,引进全季酒店等精品住宿企业3家以上,打造星级旅游饭店(民宿)2家以上。
全面焕发陶琉活力。推进琉璃产业发展规划实施,优化“一园两镇”产业布局,做好“中国琉璃之乡”特色区域复评,打造“世界琉璃之都”城市品牌。依托琉璃产业创新中心,建设琉璃供应链平台,加快陶琉工业实践基地建设。推进陶琉产业迭代升级,加快生产设备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提升改造。举办博山琉璃文化国际研讨会、陶琉展销会等活动,组织陶琉企业、工作室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等国内外各类展会,扩大博山陶琉文化影响力。
持续拓展文化服务。打造提升“小而美”城乡公共文化空间30个。依托“文悦博山 乐享四季”文化品牌,组织开展四季村晚、送戏下乡、非遗民俗展演等群众文化活动5000场以上。
坚持改善民生,让幸福生活有新画卷
办好民生实事项目。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社会覆盖面广、民生关联度大、群众关注度高的领域,策划实施区镇村三级民生实事1221件。
筑牢社会保障网络。统筹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实现政策性扶持创业1000人以上。实行“校企双制、工学一体”人才订单培养模式,新引进青年人才1100人以上,新增产业高技能人才500人以上。打造“博善颐养”适老化辅助器具服务站,争创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1家。
扩大公共服务供给。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激发教师队伍活力。以建设健康博山为主线,打造特色专科、中医特色卫生院4家,改造提升村卫生室76家。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李波)
责任编辑:李中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