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不以考核论英雄,审判管理“路在何方”?
地方法治 | 2025-01-10 20:45:03
来源:大众新闻·山东法制报
审判管理是法院的一个专业词汇,指的是法院通过管理案件的审理流程、评价审判质量效果效率等约束、监督并调控审判权的运行。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它表现为案-件比、上诉率、发回重审率、改判率、申诉申请再审率、申请执行率、案访比等各类数据指标。
2024年9月,最高法院对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进行了修订,将26项指标精简为18项,并明确相关数据主要用于研判分析,不得通报排名。
这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当不以考核论英雄,审判管理“路在何方”?
(一)相对灵活的过程约束
诉讼程序仿佛是一列铁轨,每个案件像是铁轨上的列车,而审判管理的流程节点,就是不同的站点。
法律规定,“民事案件必须在3个月时间抵达二审终结的‘车站’”“刑事自诉案件应当在收到诉状之日起15日内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但不是所有的案件越快越好。
2024年3月份,滨州中院受理了一起上诉人为52名职工的确认劳动关系纠纷案件。这52名职工原是某县第二棉纺织厂的工人,先后于2000年左右离职。
近年来,他们在办理退休的过程中发现1993年的工资表档案丢失,导致1993年的工龄无法认定,直接影响了按期办理退休手续。
因为某县第二棉纺织厂早已破产(企业登记状态为“吊销”),职工们便将企业所在的街道办事处作为被告起诉到法院,要求确认他们在1993年与第二棉纺织厂存在劳动关系。一审期间,因为职工们提供的证据不足,一审法院驳回了他们的诉讼请求。
起诉对象有误,一审法院驳回诉讼请求没有问题,直接维持原判是办理二审案件最快的方式。但承办法官同时也在思考,如果维持原判,“职工们的工龄问题和将要面临的退休问题怎么解决呢?”
为了给52名职工一个交代,滨州两级法院组织县人社部门、街道办事处的相关负责同志召开了协调会,从法律适用、政策规定中找到妥善的解决方案,最终,经主管单位同意,街道办事处与52名职工达成调解意向,确认52人与第二棉纺织厂在1993年期间存在劳动关系,52名职工自行负担1993年期间的养老保险费用及滞纳金,纠纷一次性解决。
办完这起纠纷,二审的审限所剩无几,但对于52名职工而言,这是最好的结果。
“公正与效率”是法院审判工作的永恒主题。为了公正,当缓则缓,但在保证公正的前提下,能快就快。比如金融类纠纷案件。“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的一方当事人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法律关系相对简单,有规范的借款合同及相对完善的证据链条,我们觉得在审理中可以适当加速。”滨州市滨城区人民法院金融法庭负责人曹莎莎说。
2024年11月,滨州市滨城区人民法院对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试行要素式审判。法院为6家银行“量身定制”要素式起诉状,从借款合同签订情况、借款金额、借款利率、违约责任等方面对起诉要素进行了提炼固定。
12月27日,工行滨州某支行使用要素式起诉状批量起诉个人购房抵押借款100余件,由于要素式起诉状较传统起诉状填写规范,且能快速识别约定管辖等条款,滨城法院当日便完成了百余件案件的审批,无一退回和补充。
根据要素式审判指引规定,滨城区人民法院原则上不再为当事人预留举证期限和答辩期间,案件从立案到开庭,时间缩短了20天以上。
庭审时,法官采用了更为灵活的开庭方式,通过引导双方对无争议的事实要素进行确认,对有争议的事实要素举证质证,争议焦点清晰明了,15分钟就结束了庭审,当天就送达了判决书,判决书也从原来的10页瘦身到了4页。
2024年9月以来,随着最高法院新修订的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删除了延长审限率,放宽了平均结案时间等节点管控指标,审判工作不再追求越快越好,如果能有更好的社会效果,慢一点,也无妨。
(二)“滨周到 诉办好”的指导思想
“滨周到”是滨州的政务品牌,“诉办好”是法院的诉讼承诺。将“滨周到 诉办好”作为滨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诉讼服务品牌,意味着“诉前、诉中、诉后,每个环节都要办好”的努力,也意味着“诉要办好,不诉,也要办好”的决心。
2023年4月16日,在滨州市前线邮政支局工作人员的帮助下,76岁的张淑英老人顺利地参加了二审庭审,表达了自己想跟小女儿生活,其余3个儿女分摊赡养费的意愿。
这有赖于法院与邮政合作设立的“诉服e站”。2023年起,滨州两级法院与滨州市邮政公司合作,在地处偏远的镇街和未设置法庭的乡镇设立“诉服e站”。邮局在试点网点配备电脑、摄像头和打印机,法院提供诉讼服务手册,邮政工作人员帮助来访群众通过电脑端APP,参加庭审或者调解,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打官司。
除了参加庭审或者调解,“诉服e站”在各县市区衍生出其他的服务功能。惠民法院充分发挥邮局“快递小哥”熟门熟路的特殊优势,对“诉服e站”代办立案的案件,交由“快递小哥”补充当事人的送达地址和联系电话,大大提高了精准度,为原告和法院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邹平法院对“诉服e站”的功能做了拓展,除了代为提供诉讼服务,还增加了临时探望室的功能作用。遇有离婚夫妻不方便到家中探视的情形,可以申请前往“诉服e站”与子女见面。
2023年至今,全市设立“诉服e站”56家,成为滨州人民接受诉讼服务和多元解纷的最近端点。2024年,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山东省邮政集团联合发文,在全省推广“诉服e站”工作经验。
“赢了官司,就能拿到钱”是老百姓的理想状态,为了推动实现这一理想状态,滨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不断与“自动履行率”“服判息诉率”较劲。
2024年,滨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管办通过实地调研后,起草了《关于诉前调解案件自动履行工作的调研报告》,并修订了《关于推动小额案件自动履行的工作指南》。通过引导当事人申请诉前保全、有效设定违约条款、强制要求部分履行、判(调)后跟踪督促、加强执前和解、调整特邀调解员的激励政策等,提高自动履行率,让“赢了官司,对方主动交钱”的案件越来越多。
2024年3月,家住博兴县的张某因机动车交通事故导致骨折住院治疗,经交警部门认定,对方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张某将案涉保险公司诉至法院。经审理,博兴县人民法院判决保险公司应在交强险限额内赔偿张某各项损失共计6万余元。一审判决后,保险公司对其中的8000余元误工费不服,向滨州中院提起上诉。
在交通事故纠纷案件中,有时会出现保险公司极小额部分上诉,以较低成本拖延诉讼的情况。为此,中院指导各基层法院大胆探索先予执行制度,由保险公司先行向情况紧急、生活困难的当事人支付未上诉部分款项,以强制要求下的“自动履行”保障当事人权益。
在上述案件中,张某向博兴县人民法院申请了先予执行,在博兴县人民法院出具先予执行裁定书的第二日,保险公司就将无争议的5万余元款项支付给了张某。
为了更好地推动服判息诉工作,博兴县人民法院还挂牌成立了判后释明室。除诉讼辅导、判后答疑的职能定位外,当事人也可以就类案前来咨询,或通过值班法官督促执行。判后释明室的启用,拓宽了群众表达疑问、传递诉求的渠道,在减少了群众不理解导致上诉案件的同时,成为群众纾压、解惑的司法窗口。
如果说“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打官司”,是诉讼服务理念的升级,那么让群众“赢了官司,就能拿到钱”,就是审判工作理念的回归。当审判管理的“眼睛”穿过司法的数据,看到了群众的朴素心愿,“滨周到 诉办好”的承诺距离群众就越来越近了。
(三)最好的管理,是示范和引导
“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法官都有自己的办案习惯和法律观点,即使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也很难保证司法产出规范如一。
今年以来,滨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充分发挥院庭长阅核、专业法官会议和审判委员会讨论的审核作用,在全市法院实行了案件归口管理,创新性开展了示范庭审观摩,从多个方面规范办案程序、统一裁判尺度、助推“三个效果”有机统一。
在连续分析多月的发改案件情况后,滨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中院审管办发现全市法院发改较多的案由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民间借贷纠纷等,其中,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一旦发改,其原因大多是相比普通民商事纠纷,承办法官对建工纠纷稍显生疏,对裁判尺度、具体法律适用等不够精通。为此,滨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实行了案件归口管理,明确固定案由的办案团队,以保证一类案由有相对稳定的办滨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案队伍。同时,滨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口部门加大了条线指导力度,通过“走下去”开展面业务指导,“聚起来”组织法官论坛等形式,统一裁判标准,提升条线办案质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如果说面对面的条线业务指导是“理论性”教学,针对共性问题开展的示范庭审观摩就是“实践性”教学。
刑事涉案财物处置问题一直是刑事审判中的难点和重点。2024年,为了推动建立科学规范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机制,滨州中院与监察、公安、检察四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刑事案件涉案财物办案指引》,进一步明确了侦查、起诉、审判、执行部门对涉案财物调查取证、移交、管理及处置工作方面的职责、任务,并规定“审判机关在庭审时,应当设置独立的涉案财物调查、辩论程序”,以此倒逼涉案财物的调查取证问题落到实处。这在全国范围尚数首创。
没有可参考的经验,就要摸着石头过河。为了让指引中的条文更好地落实到司法实践中,滨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挑选了典型案例组织刑事案件示范庭审。
苏某彬与被告人陈某原系夫妻关系,于2023年离婚。2014年2月至2022年2月,苏某彬在柬埔寨、菲律宾等地开设多个网络赌博平台,发展中国公民25743人参赌,赌资金额超十亿元。
期间,被告人陈某将苏某彬带回的现金保管于住处,将604万元存于多个银行账户,另使用非法收入修建别墅、购房、购买保险、投资证券、日常花销等,犯罪数额共计1300万余元。
2024年12月,滨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就被告人陈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一案组织示范庭审观摩。博兴县人民法院就犯罪数额部分的事实及涉案财物部分单独进行了法庭调查、法庭辩论,为全市两级法院推动设置“独立涉案财物调查、辩论程序”提供了庭审的规范“样本”。
2024年,滨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共组织示范庭审观摩15场次,内容涉及涉案财物调查辩论、建工纠纷的难点堵点等,常态化的庭审观摩发挥了优秀庭审的引导示范作用,以“观”促学,以“评”促改,带动了全市法院司法能力与办案质效双提升。
当不以考核论英雄,审判管理回归定分止争的初心——让诉讼更便捷更有人情味儿,让老百姓“赢了官司就能拿到钱”,同时拥有“同案同判”的朴素期待,对于群众而言,这是更加实在的公平正义。
(滨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李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