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镇村行丨一张煎饼“摊”开文旅游学“版图”
孙良栋 来源:大众新闻·鲁中晨报
2025-01-21 10:35:40原创
凭借一张薄如纸、甘如饴的煎饼,淄博市淄川区西河镇在淄博文旅融合发展的棋盘上占有重要一子,“游学西河”累计接待游客人次达到10万余人次,而作为淄博曾经重要的产煤区、工矿区,发展文旅是西河镇此前想都不敢想的事。通过一张煎饼,西河镇何以打开文旅发展新格局?
文化打底,“伙”起来
“现在订春节的煎饼得等一段时间才能发货,前面已经排了不少订单了。”1月19日一大早,西河镇仁香煎饼店负责人陈清如便开始忙活起来,闻名在外的西河煎饼,让陈清如从去年11月就开始接2025年春节煎饼预定订单。
有饼即有鏊,有鏊即有饼。一件鏊,一张饼,透露着中国人的烟火气。西河镇山地气候适宜、日照充足、雨水丰沛,所生长的小米和玉米品质优良、营养丰富,特别适合做煎饼。
“店里如今一天能做200多斤煎饼,每个月营业额在20000到40000元。”2022年,陈清如从婆婆手里接过煎饼店,“当时我的服装生意遇到了瓶颈,婆婆年纪也大了,就接过来试试,没想到效益这么好,除了本地老主顾,更有不少外地游客购买。”陈清如说。
大煎饼制作
陈清如的“意料之外”,事实上是西河镇的“筹谋已久”。西河镇自宋代建镇,工业文化、饮食文化、红木文化知名度颇高,旅游点丰富。但西河镇三面环山,存在面积大、景点小、分布散、接待力有限、知名度低的情况。“单打一”很难吸引游客来到西河、留在西河、消费在西河。彼时,为改变这种状况,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西河镇深挖文化深厚底蕴和生态资源优势,树强培优“游学西河·康养圣地”农文旅融合发展品牌,成立“游学西河”文旅产业联盟,甄选19家游学点,打造丰富的研学课程,推动镇域研学游学产业集群建设、抱团发展,着力构建好玩、好吃、好看、好学、好住的“西河五好地图”。
不仅如此,西河镇还建立山东大煎饼文化博物馆、齐艾中医药文化馆等8个展馆,通过以博物馆集群为核心的特色小镇建设,让文化之光照亮文旅融合转型发展之路。
艾草香囊体验
“产业联盟抱团开发市场,任一联盟单位接待游客后便可联合其他联盟单位共同提供赏景、采摘、购物、食宿、研学的一条龙服务,补齐景点小而散且接待力有限的短板。”西河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挂职)郑鹏飞介绍。
由此,河南村紧紧抓住机遇,将煎饼“进行”到底,建立的山东大煎饼文化博物馆,为西河大煎饼融入文化元素,免费向外展示西河大煎饼数千年的文化历史、发展、现状,并可现场观摩从泡料、磨糊、加工等过程。
走进山东大煎饼文化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20余份煎饼检测报告。“这是村民自制煎饼的质检报告,也是西河煎饼整体形象的最好证明。”河南村两委成员,淄博西河好品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法人、总经理栾庆荣说。
煎饼研学
在山东大煎饼文化博物馆楼下,便是河南村的煎饼生产车间。
“为了更好地发展煎饼产业,我们在西河镇政府指导下成立了煎饼公司,一共10条生产线,每年能生产煎饼7万多斤,收入150万元左右,可带动西河煎饼的整体发展。”栾庆荣介绍,作为游学西河联盟单位,我们每年接待5000多名研学客人,可以在这里参观山东大煎饼博物馆、煎饼生产流水线,也可以亲自体验制作煎饼。
值得一提的是,坐落在西河镇大东坪村的中国齐艾健康文化产业园,建有生态艾草园、百草园、药王谷、中医养生博物馆等,设立艾草养生知识课堂、艾疗体验馆,游客可体验制作艾草书签、香料包、熏香等艾草用品,体验齐艾文化、中医文化。而在齐艾健康文化产业园展厅,除了琳琅满目的艾草制品,还有红木家具展区、山楂制品展区。
齐艾百草园
“作为联盟单位,我们产业园免费提供场所展销联盟单位的红木、山楂等产品,我们的艾草产品也在斯巴鲁共享农场、孝美东庄村等其他联盟单位展销,大家约定好购买优惠区间,资源共享、共谋发展。” 园区负责人李哪说。
如今,“伙”起来,让西河镇村、企从“单打独斗”升级为“合伙发展”,盘活了农村资源,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山水为衬,“游”起来
一张煎饼,让西河镇声名在外,而闻名而来的游客,发现西河镇可不止只有煎饼。
群山环抱中的西河镇,森林覆盖率达51.5%,山体、林网错落有致。绿水青山间,西河镇着力探索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路径。
从西河镇政府向东南行驶近20公里,隐藏于大山之中的护宝泉村宁静秀美,远山寥廓,齐长城蜿蜒其中。因此,该村也成为了众多写生爱好者的目的地。
王家大院
“此前村里没有支出产业和收入来源,纷至沓来的写生游客让我们有了主意,通过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和近300万元农改区资金,今年村里盘活了闲置的老年公寓,将其重新改造升级为2000平方米、可容纳400多名学生的写生基地,成为现在的王家大院。”护宝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国成森说,今年10月,写生基地正式运营,可为村集体每年带来6万元的增收。
“因为北方气候原因,每年4月份左右陆续接待大学生写生和小中初的研学,基地正常运营到11月前后,中间穿插企事业单位的拓展团建活动,基地也解决了周边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也可以带动农副产品的销售。”王家大院负责人王德全说。
在西河镇东北部山区,凤凰山乡村振兴片区涉及马家庄、花雨沟、盘车沟等在内的13个村,风光旖旎的镶月湖森林公园则位于片区的核心区域。而此前,这里曾是乱石堆,荒草丛生。
镶月湖全景1
“现在的镶月湖的风光太美了,在这里游玩心旷神怡。”游客翟玲表示。
为治理和保护水资源,改变家乡面貌,带动村民共同致富,由西河镇政府为主导,淄博凯运达运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运达”)为投资主体,先后投资1亿元建设镶月湖森林公园。
园区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方式,建成了以梯田、水保林、经济林、生产道路、排水沟、封育治理等措施为主的水土保持防治体系,有效防治水土流失。
游客打卡淄川区镶月湖公园
“公园积极创建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整理土地1000余亩,栽植映山红、海棠、红豆杉等观赏苗木20余种总计8万余株;配套新建景观凉亭2座、水上浮桥1500平方米,生态长廊200米,集中展示淄博市水土保持成果和发展水平。”据园区负责人介绍,2022年,园区成功创建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园——镶月湖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如今,这里水土保持科普示范措施布设到位,三季有花、四季常绿,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休闲游玩的好去处,林果产业和乡村旅游观光发展产业融合发展。
镶月湖全景2
数据显示,镶月湖森林公园自开放以来,每年吸引5万人次游客前来观光游览。特别是节假日和特色活动期间,人流量显著增加,在淄川区庆祝第七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期间,镶月湖森林公园作为主会场,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市民参与,进一步提升了公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农+文+体”,发展起来
2024年,西河镇依托特色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延展农文旅融合链条,探索“农业+文旅+体育”发展模式,整合资源、互动耦合,催生乡村旅游、乡村体育、研学旅行、康养度假等新产品新业态,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农产品展销
而自“游学西河”文旅品牌发布以来,西河镇累计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齐艾文化节、香椿节等活动40余场,吸引游客10万余人次。
近两年,随着“村超”“村BA”的火热出圈,西河镇也探索农体联动赋能产业振兴,先后举办“农商银行杯”淄川区和美乡村张庄村乒乓球联赛、淄博市乡村路跑淄川“凤凰山杯”半程马拉松“GANCUBE魔方杯”“魔力齐鲁”山东省魔方运动联赛等特色体育赛事,通过“体育搭台,农业唱戏”方式,在赛事活动现场举办乡村体育大集,为农特产品推介展销提供载体,累计促成近10万斤农副产品的交易,带动销售额30余万元,充分释放体育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活力,点燃强村富民新引擎。
马拉松比赛
与此同时,西河镇积极探索“乡村体育+”融合模式,深入挖掘乡村特色体育资源,持续完善体育配套设施,先后举办的“村乒”“村马”等乡村赛事,吸引5000余人来到西河,以赛事撬动人才回流,越来越多的“能人”回村,志愿加入助力乡村振兴的行列,逐步搭建起体育联系人才、体育集聚人才的纽带,真正盘活人才资源,激活乡村发展的多重动力。
越野自行车比赛
“接下来,西河镇将持续擦亮‘游学西河’农文旅品牌,继续整理乡村文化资源,优化研学点内容课程,以点带面串联成线,加大抱团发展力度;强化研学公司合作,打造有趣、有料的研学路线,整合东庄民宿、梨峪口接待中心等住宿资源,提升接待能力和水平,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人了解西河、来到西河。”郑鹏飞表示,西河镇将不断创新探索发展模式,配套“研学+”新模式,延长农文旅体融合链条,推动“游学西河”再上新台阶。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孙良栋 视频刘强 通讯员刘润宇)
责任编辑: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