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果然财经|人闲钱可别闲,春节假期能否“躺赚”?

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

2025-01-23 17:21:46原创

随着蛇年新春的临近,金融市场也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春节理财热潮,多家银行、券商纷纷推出各具特色“年货大礼包”,为投资者在假期闲置资金的保值增值出谋划策。

一天“躺赚”九天利息?

国债逆回购成“香饽饽”

近日,国债逆回购的年化收益率大幅飙升,1天期品种甚至一度突破4.1%,为投资者们带来了不小的惊喜。不少券商相继推出了新春短期理财产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券商的新春短期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多在1.78%~5%区间。比如,财信证券多元宝7天期为2.6%、华泰证券惠理财7天期为2.5%、中信证券天天利财14天期为5%等。

国债逆回购的本质是一种短期贷款,个人投资者通过国债回购市场出借资金,从而获得固定利息收益,而借款方以国债作为抵押,安全性极高。

在交易规则方面,国债逆回购的交易品种分为1天、2天、3天、4天、7天等,实行T+0清算、T+1交收制度,不过计息天数为资金实际占用天数。也就是说,只要操作得当就可以享受春节期间的收益。

以本次春节为例,由于1月28日(星期二)至2月4日(星期二)休市,投资者可在1月24日(本周五)下午三点半前操作完毕国债逆回购。如果投资者在1月24日当天投资1天期的国债逆回购,可以赚到9天的利息;如果在1月23日当天做2/3/4天期的国债逆回购,则可以享受12天的利息。

另外,不少券商还推出了“国债逆回购+短债/短融ETF”等组合投资攻略,声称可以实现“一份本金,两份收益”。这种组合投资方式,让投资者们可以在国债逆回购的投资本金占用期间,认购可以享受票息收益的品种,从而进一步提高收益。

方正证券表示,上述两种组合都适用于短期理财需求。需要注意的是,短债基金为净值型产品,投资者需承担持仓期间短债基金的净值波动风险。同样,短融ETF虽然具有高流动性,但也存在一定的收益亏损风险。

多家银行上架“春节档”理财

业绩比较基准最高3.5%

临近春节,银行作为发行节日专属理财的主力军也蓄势待发。

据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截至1月22日,市场已有13款带有“春节专属”标签的理财产品。例如,沪农商行发行的“鑫安利封闭式”春节特别款人民币理财,农银理财的“春节悦享”的产品等。其中有9款处于待售状态,募集期主要集中在1月下旬至2月上旬;两款春节专属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已出炉,最高业绩比较基准可达到3.5%。

具体看来,多数产品的运作模式均为封闭式净值型,投资性质均属于固定收益类。风险等级方面则以二级(中低)风险为主,个别产品达到三级(中风险),业绩比较基准区间整体在2.2%至3.5%浮动。产品期限普遍较短,大多是6至12个月的短期运作产品,最长不超过3年。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春节前后人们的资金运用状况呈现出独特性。一方面,由于年终奖、红包等收入的集中涌入,投资者倾向于在短期内寻求资金的增值机会。另一方面,考虑到节日期间及节后的旅游、购物等消费需求,部分投资者需要预留资金,因此,中短期投资期限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既能让投资者灵活调配资金,又能进行适度的理财规划。

据华西证券最新研究数据,2024年银行理财规模达到29.99万亿,增长近12%,其中95%的资金投向R1、R2中低风险产品。

有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在资产配置上应寻求流动性与收益性的平衡,充分利用节日期间的优惠活动来有效降低投资成本。具体来说,可以选择一些稳健型的理财产品,比如春节特别推出的理财产品、短债基金等。也可考虑实施多元化投资策略。而对于那些短期内资金充裕且具备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而言,建议可以拿出不超过20%的闲置资金,参与指数基金定投等风险相对较低的权益类投资。

A股行情上扬

春节前后市场有看头

春节前最后一周,A股市场备受关注。

1月20日,A股市场迎来了一波震荡反弹行情,三大股指均呈现上涨态势,其中,上证指数涨0.08%报3244.38点,深证成指涨0.94%,创业板指涨1.81%。各基金经理及研究机构普遍对A股后续走势发表看好的观点。

华西证券认为,1月底2月初将迎来本轮A股的“春季行情”。伴随本周A股市场超跌反弹的是,前期压制市场风险偏好的主要因素得到大幅缓解。展望后市,当前A股市场处于较高配置性价比区间,在投资者风险偏好回暖下,新一轮春季行情将逐步展开,建议积极把握。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荀玉根表示,A股市场行情有望开启新一轮上涨,关注政策加码落地带来的基本面改善。历次市场上行从孕育期步入爆发期的必要条件是政策进一步加码或落地,基本面出现明显方向性改善。未来若增量政策加速落地推动基本面改善,行情有望开启新一轮上涨。

不过多家券商也提示风险称,股市走势或面临中美摩擦进一步激化,国内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地缘冲突加剧,市场资金净流出扩大,春节消费不及预期等相关风险。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编辑 尹睿 综合自证券日报、金融界、新京报、央广网等)

责任编辑:张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