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以改革创新推动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山东省煤田地质局五队发展质效提升综述

产业新风 | 2025-02-06 16:58:45

来源:大众新闻

山东省煤田地质局五队贯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基层地勘单位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主动改革,勇于创新,大胆探索,在发展理念、产业布局、科技研发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转变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五队党委把握新发展阶段,树立新发展理念,坚守地质报国初心,对接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工作的需要,发挥地质找矿、地质服务专业优势,研究制定队党委“13231”工作思路。2024年初,针对发展阶段特点和发展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开展了“发展质效提升年”行动,提出切实转变靠数量和规模驱动发展的观念,在保持适当规模和速度的基础上,把更多的资源集中在增强发展能力、提升发展质量上。研究制定行动方案,对发展质效提升工作进行系统谋划、全面部署,逐项列出重点工作的提升目标、工作措施、责任单位,明确了改革创新的时间表、路线图,细化了施工图。提出省内服务、省外拓展,省内挖潜、省外扩量区域发展思路,落实省煤田地质局《关于发挥优势 突出特色 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公益地质技术服务的通知》要求,发挥在矿产资源、地质技术服务、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防灾减灾和检验检测等方面的优势,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靠前服务,与聊城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聊城研究院,一个项目进入省级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库,工作情况得到所在地市党委和政府领导的批示认可。

落实“一带一路”国家战略,2017年集中优势资源,成立新疆地质勘查院,深入新疆民族地区,开展资源勘查、地质服务等业务,累计完成合同额上亿元,2024年2个项目进入新疆建设兵团地勘基金项目库。此外,贵州、内蒙古等边疆和民族地区也是重点服务地域,2024年以上区域项目合同额占比超过70%,获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和“红石榴”岗位。

实施品牌战略创建工作,建成高标准地质实验室,2024年完成地球化学、宝玉石鉴定等资质扩项,业务涵盖了煤炭、岩矿、农田灌溉水、城镇供水、电离辐射、生物、海水、海洋沉积物等领域。深入开展“亮剑、淬火、墩苗”三项创新工程,通过队领导项目一线“亮剑”,部门“老人”跨部门“淬火”,新职工施工现场“墩苗”,持续激发全体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活力,开发潜力。2024年新签项目合同、实际到账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在去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又实现两位数的增长,形成了若干高质量有影响的科技、制度建设及其他工作成果,大幅提升保障能源资源安全、建设生态文明、服务防灾减灾能力,实现了发展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总体目标。

优化产业布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结合职责定位和专业优势,确定了分析测试、物探测井、应急救援三大主攻方向,厘清了做强分析测试、物探测井等传统优势,延长资源勘查、生态服务等产业链条,提高综合项目占比,支撑主要经济指标持续稳定增长的产业发展思路。

服务能源安全,2024年新疆3个煤矿综合勘探项目通过评审,新增资源储量6.98亿吨,加大能源转型服务力度,破解地热能开发利用中地下水环境监测等制约因素,开发了地热能开发利用在线监测系统,地热项目合同额同比增长3倍。

积极参加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参与了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实验区建设任务,开展了生态环境部试点项目—泰安市“双源”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项目,已通过验收。开展了省水利厅2023年度山东省农村供水水质抽检监测项目,实施了聊城市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分、泰安市地下水环境背景值调查等项目,查明了地下水环境现状,排查了潜在的地下水污染源,制定了地下水环境保持和达标方案,为地下水环境的保护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承担了“南水北调东线山东干线工程2024-2025年度水质人工监测项目,实现了服务重点由地下水向地表水的转变,承担了马六甲郑和文化馆郑和将军井的水质检测工作,服务区域由境内向境外延伸。持续打好净土保卫战,地质实验室通过“三普”检测实验室能力考核,作为重要节目现场参加了农业部全国土壤普查超级会客节目拍摄,承担多个县市区“三普”土壤检测项目,具有土壤野外采样、样品制备、分析测试、成果集成等全过程资质和能力的单位,承担泰安市邱家店王林坡化工厂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山东省关闭搬迁企业优先监管地块监测,获全省地勘系统土地质量调查评价技能竞赛团体三等奖,获批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济南市工程研究中心。积极参加蓝天保卫战,连续多年承担地方散煤质量抽检,抽检任务涵盖配送网点、社区、村居等,及时发现煤炭资源清洁利用的问题,形成抽检报告,为煤炭质量管控、守护一方蓝天提供技术支撑。

“一孔多用”,资源勘查与防灾减灾救灾有效衔接。成立省矿山地灾预防与应急救援勘测中心,通过省级救援队伍验收,取得地质灾害评估和治理工程勘查设计甲级资质,坚持平战结合,创造性地把“矿产资源勘查和矿山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相结合,为40余家单位提供矿山救援技术服务,坚持练兵备战,积极参加救灾演习和紧急拉练,连续多年在省应急厅组织的紧急拉练中获奖,得到省减灾委员会肯定。

加强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五队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聚焦制约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汇总形成“卡脖子”技术清单,及时转化为研究课题。连续多年按照上一年度到账收入的2.7%计提科研经费,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和物质保障。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定期开展科研经费使用审计,最大限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扎实推进工程项目科研化,破解技术瓶颈,丰富行业理论体系,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参与ISO/TC27/SC5/WG10组织的ISO/TS4699:2022(硬煤-胶质层指数测定-人工方法)的国际实验室间研究,研究数据被国际标准化组织煤和焦碳技术委员会采纳。华北煤田广泛发育的岩溶陷落柱构造对煤炭资源开采的严重威胁,对当地环境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危害,参与了石泉井田陷落柱隔水性能研究及其在突水危险性预测中的应用研究,有效避免了因水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资源浪费,丰富了矿井水害预测与防治理论,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针对焦化厂地块土壤修复的难题,开展了改性生物炭对焦化场地块土壤中多环芳烃的修复技术研究,总结出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和风险特征,研发出氨水改性生物炭,降低了土壤中菲和芘的浓度,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参与的煤矿水中多种元素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和煤矿水中氯商子、氟商子、溴商子、硫酸根、硝酸根、亚硝酸根和磷酸根含量的测定高子色谱法2项煤炭类推荐性行业标准通过验收正式发布,填补了我国在煤矿水元素和离子含量测定方面的标准空白。2024年2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级奖励,2项获省级奖励。取得发明专利9项,发表核心论文9篇,出版专著1部。4名同志入选省级及以上专家库,柔性引进1名外籍院士。

(大众新闻 牛海堂)

责任编辑:左丰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