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比赛”看淄博市淄川区经济如何拼?
李鸿斐 来源:大众新闻·鲁中晨报
2025-02-08 09:41:07原创
2月7日,淄博市淄川区“拼经济、比贡献、看成效”动员部署会议召开。这场具有“风向标”意义的“新春第一会”,不仅是一场动员大会,更是为淄川全年发展定基调、划重点、指方向。
面对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淄川如何“拼”?怎么“胜”?
正如淄川区委书记程勤所说,要进一步激发淄川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在提升产业能级、加快项目建设、高质量招商引资、服务企业发展、扩大有效需求上比高低、赛水平,在精准施策攻坚中积蓄“拼”的力量,“胜”的势能。
强链条重创新 提升产业能级
产业是淄川发展最需要加固的根基。如何发挥产业基础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摆在淄川面前的“必答题”。
为帮助企业在结构升级、链条延伸、产品更新上取得新成效,淄川区科学梳理“当前靠什么、短期强什么、未来兴什么”,“一业一策”抓好分类指导。
建材产业方面,引导企业加大特种水泥、高端建陶、特种陶瓷的研发力度。
纺织服装产业方面,全力支持鲁泰集团扩展功能面料产品矩阵,打造“服装+电商”销售模式。
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大力支持京西重工300万套空气悬架项目投产达效,全面推进吉利、唐骏新能源汽车释放产能,形成整车制造与零部件集成同步发展的产业格局。
新材料产业方面,综合利用山能钙基新材料产业园、绿色智能高端铸造基地、建陶产业创新示范园的空间资源,加快纳米碳酸钙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氧化钙-轻质碳酸钙-超细钙-纳米钙”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助推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
新医药产业方面,引导企业向产业链下游新产品延伸,助力金城医化烟碱规模化生产,支持鲁维制药小苏打新产品突破50万吨,力争新医药产业产值突破45亿元。
为强化产业创新,淄川加强政府侧、社会侧、企业侧、高校侧“四侧”协同,推深做实“揭榜挂帅”、“科技副总”等机制。聚焦增强机械、纺织、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韧性,建立技改诊断需求清单,推动企业和产业向创新链价值链高端迈进。
抓要素抓投资 加快项目建设
项目建设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硬支撑”和“强引擎”。
今年,淄川区有重点项目230个,总投资1200亿元。其中,实施类项目162个,总投资539.63亿元;储备类项目68个,总投资660.37亿元。
淄川区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全力保障特变电工储能电站、徕博瑞医用实验动物基地、辉俊明远新材料及智能制造产业园、绿色智能高端铸造基地等省市重大项目需求。加快推进鑫胜热电、鲁维制药两个背压机组项目手续办理。建立多元筹融资机制,对宝塔废弃物综合利用、“花能互补”科技创新基地、范阳河污水处理厂等项目,通过争取银行贷款、搭建融资平台、对接资本市场等方式,注入金融“活水”。
对签约的项目,形成清单台账,挂图作战。对各类在建项目,尽可能把工期往前赶,力争形成更多的实物工作量。按季度梳理拟竣工投产项目清单,确保项目早建成、快达效,全年竣工投产(投用)项目100个左右。
钙基新材料作为山东能源千亿级新材料产业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淄矿“花开两朵”转型后,如何更好地反哺淄川、助力淄川发展的历史使命。“作为主导企业,我们将全力抓好百万吨钙业升级、绿色矿山、纳米碳酸钙及双碳平台等重大项目落地,确保建成即标杆、投产即达效。加快延链、补链、强链,瞄准成长潜力大、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战略新兴项目,形成储备一批、在建一批、投产一批的滚动发展格局。”山东东华科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全表示。
聚焦产业链 高质量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决定未来经济发展的体量和质量。
作为百年老工业区,淄川区的机械、纺织、建材、医药、陶琉等产业有着过硬的技术工艺、产品质量,同时存在产业链条短、产品层次低,缺乏创意、品牌,多数处于价值链低端等短板弱项。
为推动产业链向微笑曲线两端和价值链中高端延伸,淄川区立足产业基础,聚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建筑、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高端纺织面料等产业细分方向,精心策划招引布局一批优质项目。同时,健全“管产业必须管招商”工作机制,定期开展“敲门招商”活动,探索“市场+资源+应用场景”招商新模式,明确“淄川有什么”、“淄川要什么”,吸引企业和投资者主动“入场”,实现“双向奔赴”。
“今年,我们将围绕设备更新、数智化转型等方向谋划项目,聚焦优势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扩容提质,聚力龙头企业和高成长企业、小升规企业梯度培育,重点实施单项冠军培优提升行动,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瞪羚类企业等扩量提质行动,做深做实企业精准服务。”淄川区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沈俊表示。
完善保障机制 服务企业发展
招商引资是一个“招引一落地一建设一投产”的闭环过程,招引是开始,而兑现承诺、用心服务则是确保企业真正落下来的关键。
企业兴带动产业兴,产业兴支撑经济兴。实践证明,淄川的企业家敢为人先、敢打硬仗、敢争一流,是淄川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特色、最大资源、最大优势。
为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活力、释放发展潜能,淄川区坚持“亲”不越矩、“清”不疏远,发挥经济开发区和各专业园区主阵地作用,加快完善公共服务平台、人力资源中心、中试基地、综合管廊、文化娱乐等配套生产生活设施,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成长“沃土”。同时,鼓励企业与院校合作开展技能人才定向培养、订单培养和联合培养,健全中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延续“技改专项贷”贴息政策,通过定向融资、发行可转债等工具拓展融资渠道,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周期长难题。
“内外兼修”扩大有效需求
扩内需稳外需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必须坚持“内外”兼修,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力塑强淄川经济“韧实力”。
在促进消费扩容上,淄川区重点把握旧车报废、汽车置换更新、家电以旧换新、数码产品购新等方面政策变化,整合厂家、商家、金融机构、回收拆解企业等多方资源,打通以旧换新全链条,更大释放政策效能。积极培育健康消费、银发经济、夜经济等消费场景,推动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深度挖潜文旅消费,把聊斋城、潭溪山、齐山、朱水湾、牛记庵、领尚琉璃等景点有机串联起来,加速释放文旅“一业兴百业旺”乘数效应。
在外贸提质增效上,支持淄矿物产、民生国贸等平台做大做强,助力企业开拓“—带一路”沿线、俄罗斯、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确保进出口总额稳定在100亿元以上。
“拼经济、比贡献、看成效”没有局外人。淄川区将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勇立潮头敢为先”的志气,干字当头、真抓实干,奏响老工业区争先进位的奋进强音。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李鸿斐 通讯员孟燕)
责任编辑:高昕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