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以商招商”,新质生产力是怎样“链”成的?
速览淄博 | 2025-02-08 18:07:16原创
来源:鲁中晨报
以商招商,行不行?淄博告诉了我们答案。
乙巳蛇年春节刚过,位于淄博先进制造业创新示范区的069乡道上,蓝固新能源最大生产基地——年产10万吨原位固态化电解质项目已经正式投产。
这个新质生产力的庞然大物,“从无到有”,落地、开工、建设、验收、投产,仅历时两年半。对于淄博、对于淄博高新区来讲,源头起于“以商招商”,意义却不止于此。蓝固项目投产,意味着打通了固态锂电池上下游产业链条,一条完整的上百亿元的新质生产力产业链就此贯通,初步形成规模化新能源产业链。
淄博先创区的蓝固(淄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厂区。
这条新能源产业链的“以商招商”故事,是景能率先布局淄博高新区,通过景能招引来海博思创、卫蓝、蓝固3家链上企业。作为整条产业链最上端的蓝固,建设周期跨度两年多,最终在近期投产。
“2021年,景能科技等公司在淄博布局储能集装箱、光伏组件一体化产业及海上风电柔性直流等项目,为了能够稳定并入国家电网,储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淄博先创区的蓝固(淄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民介绍,卫蓝新能源、海博思创、蓝固新能源这几家公司是新能源产业链条中的几个环节,缺一不可,相继在淄博高新区建厂。卫蓝主要布局固态锂电池装置生产线,而蓝固是卫蓝半固态电池的上游配套项目。依托蓝固新能源、卫蓝新能源、海博思创等企业,淄博高新区打通了固态锂电池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了规模化的储能产业新生态。这条淄博高新区绿色能源产业链产值超过了100亿元,这个产业链条布局在淄博高新区20公里的范围之内。
轰鸣的机械声在耳畔响起,工人们正进行调试、焊接等工作……乙巳蛇年首个工作周,浓浓的年味儿还没散完,行走在淄博先创区项目现场,目之所及皆是紧张忙碌的场景。
2月7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淄博先创区的蓝固(淄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看到,工人们正在有序生产加急的订单。“这个订单是客户年前定下的,为了完成这个加急订单,部分管理人员和工人已经到岗。”公司副总经理王民告诉记者,蓝固新能源的发展定位是成为新型电解质材料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项目占地179亩,投资10亿元,建设年产10万吨原位固态化电解质、混合固液电解质及锂电池、钠电池电解液生产线。一期项目占地110亩,建筑面积6.4万㎡,投资4.5亿元,已经于2024年12月投产,能达到5万吨/年电解质产能,可供应50GWh锂电池上游配套需求。
淄博蓝固,11座厂房在6.4万平方米的园区,像一个个蓄势待发的战士,讲述过往的历练,又发起新能源项目集聚的冲锋号角。
对新能源的努力,淄博高新区从未放弃过奋斗。蓝固的故事,最好地诠释了淄博高新区对新质生产力的坚持与韧劲。
工人们进行设备操作。
新能源汽车叠加储能市场,锂电产业迎来井喷式增长。液态电解质锂电池竞争加剧,新兴的固态锂电池成为风口。面对机遇与挑战,淄博高新区以“等不得、急不得”的 创新思维,走出了一条韧性十足的“以商招商”之路。
“像森林一样,我们这里已经形成了新能源产业的小气候,今后还将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在这里布局,包括研发、维修、检测等多个环节。龙头企业在上游环节有长期合作的原材料和核心部件供应商,在下游环节有高度依赖龙头企业的配套服务提供商和耗材制造商。凭借领先企业强大的供应链协调能力,可以在产业园区快速形成产业链,推动上下游企业集聚,扩大领先企业自身的企业优势和生产规模,实现扩大产业链布局、扩大产业集群效应的效果。”王民说,他对淄博新能源产业布局充满了信心。这信心不仅来自于产业抱团,更来自于当地政府服务到位。“从供电、给水到排污,淄博先创区管委会给予全力支持,尤其是由建设转为生产阶段,他们更是天天到工地协调,大到消防、安全手续申报,小到电梯安装,事无巨细。”
蓝固是淄博先创区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淄博先创区遵循既定的“发展路径”,对照明确的“时间节点”,一步一个脚印,做好服务大局的“实干家”,开好沟通上下的“直通车”,架好团结奋斗的“连心桥”。
淄博高新区一手抓对外招引,一手抓对内挖潜,以更大力度不断培育引进新主体、新项目、新投资,聚力为淄博发展增添动力活力。“以商招商”的“产业链招商”是新质生产力在链式发展上的聚力,“以商招商”的故事,在淄博高新区,正在书写更为精彩的华章。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潘赞名 通讯员亓贞)
责任编辑: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