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青春“炸场” “燃爆”元宵:淄博市博山区正月十五扮玩“老民俗”有了许多新面孔

李波   来源:大众新闻·鲁中晨报

2025-02-12 17:49:28原创

2月12日,农历正月十五,淄博市博山区的街头巷尾被欢乐与热闹填满。一年一度的民俗扮玩展演如约而至,40支队伍,近2000名表演者,为山城居民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欢乐庆典,今年博山区扮玩队伍最显著的特色就是有了很多年轻人的参与,让整个节日洋溢着青春的朝气。

当天上午8点半,巡演正式拉开帷幕。扮玩队伍分为南北两线,南线的队伍从沿河东路交通银行博山支行门前出发,北线的队伍则从博山区交通运输局和花盛大酒店门前集结。随着锣鼓声响起,两支扮玩队伍同时出发,沿河东、西路对向巡演。

南线的表演者们身着华丽的传统服饰,前面三名队员挥动空竹,彩绸舞动着欢快的节拍,讲述着新时代的故事;紧随其后的向阳锣鼓铿锵有力,一名七八岁的小朋友在队伍中特别惹人关注;旱船、花轿、毛驴栩栩如生,船上的“船娘”身姿婀娜,不时冲到观众身旁,引来阵阵欢笑;舞龙表演者在队伍中穿梭自如,让观众们惊叹不已;悟空和八戒更是“调皮”,在人群间不时前后穿梭,逗得小朋友发出阵阵笑声;大头娃娃憨态可掬,扇子更是如同蝴蝶上下翻飞;年轻的姑娘们踏着青春律动的节拍,给节日的街道带来一抹亮色。

“今天特别开心,孩子最喜欢踩高跷和划旱船,从小我就跟着家人一起看扮玩,那种热闹、喜庆的氛围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现在看到这些熟悉的表演,感觉就像回到了小时候,特别亲切。”白塔镇小海眼村的郑琳带着2岁的孩子,一家五口来看演出,她说,这些扮玩的队伍都特别用心,表演也很精彩,让孩子从小就感受到了博山传统文化的魅力。

北线队伍中,有一群年轻的身姿,他们身着练功服,举手抬足之间,英姿飒爽;白塔镇则带来了精彩的舞龙表演,表演者的动作矫健,配合默契,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济公表演者踩着醉酒的步伐,时而醉卧,时而飞奔,举止表情酷似游本昌,引来观众们哈哈大笑;翻腾跳跃的巨龙,栩栩如生,仿佛要冲上云霄;旱船、舞狮、毛驴、高跷表演花样百出,让观众们目不暇接。

活动现场,人山人海。省级非遗项目博山锣鼓激昂前行,敲响了节日的节奏,表演者们手持鼓槌,动作整齐划一,鼓声震天,气势磅礴。各支队伍尽展风采,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真好看,好精彩。我最喜欢里面的唐僧,他好高啊。”7岁的俊瑶是博山区城东中心学校一年级学生,这次跟着妈妈来看扮玩,真实感受到了家乡的特色非遗、民俗文化魅力,她用稚气的声音小声告诉记者,希望以后每年都跟妈妈来看扮玩。

孝妇河两岸挤满了观众,男女老少都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孩子们骑在父亲的肩膀上,兴奋地挥舞着小手;老人们则坐在路边的石凳上,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人群中不时爆发出阵阵欢呼声和掌声,为表演者们加油喝彩。

“我从十一二岁就开始学习锣鼓表演了,现在我们博山的锣鼓队太多了,我们一定把这项非遗项目传承好。”今年75岁的李笃深从小就看着长辈们在扮玩活动中敲锣打鼓……那些热闹的场景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60多年来,他一直在李家窑锣鼓队和伙伴们一起表演博山的传统锣鼓,近年来,博山区委区政府对传统文化的支持,让他深受鼓舞,希望能让更多人感受到博山锣鼓和博山扮玩的魅力。

此次民俗扮玩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也进一步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这样的活动,博山区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同时也为当地的文旅事业注入了节日的活力。

“这不仅是一场精彩的民俗文化盛宴,更是博山人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热爱的生动体现。近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扮玩活动作为博山的特色民俗,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地方文化特色,我们也特别吸纳了很多年轻人,为这一传统文化增添青春气息。”博山区春节文旅活动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博山区将继续加大支持力度,让博山的特色非遗、民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同时也欢迎更多的朋友来到博山,感受博山独特的民俗魅力。

中午12点,巡演活动圆满结束,但欢乐仍在延续。许多人意犹未尽,纷纷拍照留念,记录下这难忘的时刻。博山区的民俗扮玩活动,已经成为当地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每年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成为博山人民心中最美好的节日记忆。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李波)

责任编辑:李中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