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5分钟|商代“顶流”,一张脸撑起三千年流量
博物5分钟 | 2025-02-14 07:30:00原创
尹燕燕 吕文佳 来源:大众新闻
凭借一张跨越三千年
“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脸
这个咧着大嘴的青铜器
在文物“表情包大赛”中C位出道
成为打工人的新一代“精神图腾”
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
这位“商代顶流”的前世今生
亚醜(chǒu)钺,形似一把斧头
1965年出土于山东青州苏埠屯1号商墓
学术用语称其“方内,双穿,两肩有棱”
器身透雕人面纹
浓眉大眼,双目圆睁
嘴角咧到耳根
露出城墙垛口般的牙齿
口部两侧的铭文仿若“腮红”
商代威严权势的象征
成了现代人眼中“不按套路出牌”的设计
狞厉中透着呆萌
别看它现在靠脸吃饭
人家可是根正苗红的“实力派”
钺,由斧演化而来
原是一种用于砍劈的兵器
早在龙山时代
玉石钺已脱离了生产工具的行列
成为权力的象征
大汶口文化中期的石钺和晚期的玉钺
到了青铜时代
青铜钺成为标志着军事统帅权的礼器
《史记·殷本纪》载:
“汤自把钺,以伐昆吾,遂伐桀。”
山东青州苏埠屯、河南安阳殷墟、
湖北武汉盘龙城、江西新干大洋洲等地
出土了通长超过30厘米的大型铜钺
这些铜钺器形精美厚重
表明其所有者地位极高
且拥有强大的兵权
可见,亚醜钺的墓主人
具有十分高贵的地位和权势
亚醜钺的得名
正是源于器身上的铭文“亚醜”
先来看右侧的铭文
这是“套”在一起的两个字
外面线条一样的方框
与甲骨文、金文中的“亞”字近似
因此被称作亚字形
里面的是“醜”字
由左上部的“酉”和右边的“鬼”组成
二者结合成为“亚醜”
仔细看会发现
左侧的铭文跟右边不太一样
里面的“醜”字是反过来的
可别小看了这两个字
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郭沫若先生认为
商代青铜器铭文中的图形文字
是古代国族的名号
“亚”即亚旅、众大夫,或武官之称
“醜”是族名或私名
可能是商王派驻守卫东土边界的职官
同时在王朝兼任“小臣”之职
曾受王命参与征伐夷方的战争
可与甲骨文相印证:
“辛卯,王...小臣醜...
其作圉于东对,王占曰吉”
亚醜钺的“背面”则跟正面一模一样
商代的国家管理形式是内外服制
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地区和宗亲封邑
外服则由诸侯封地以及臣服方国构成
苏埠屯1号墓是除殷墟以外
唯一带四条墓道的“亞”字形大墓
面积近160平方米
人殉人祭共48人
埋葬规格高
应该是王朝控制下的方国墓地
殷墟王陵(上)与苏埠屯1号墓形制图
除了亚醜钺
苏埠屯商墓还出土了鼎、斝、爵、
矛、戈、镞、斧、锛等青铜器
多带有“亚醜”和“融”族徽
墓主人可能是仅次于商王的方伯一类人物
左:亚醜觯(zhì),右:亚醜觚(gū)
左:亚醜锛(bēn),右:亚醜斧
传说商族起源于鲁西豫东
由东夷族玄鸟氏一支发展而来
商始祖契大约与禹同时
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
被舜任命为司徒,封于商
商朝建立后,采取据点式的推进方式
逐步加强对周边地区的控制
盘庚迁殷之后,商朝进入强盛期
“商邑翼翼,四方之极”
山东出土商代铜器上的族徽铭文达十余种,像举、史、役、丑、融等望族族徽亦见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可见二者关系之密切。
东夷地区拥有丰富的海盐和金属等自然资源
成为晚商王朝重点拓展和经营的区域
青州苏埠屯便是商王朝
东方边境线上的重要据点
夷商之争贯穿整个商代
商代晚期愈演愈烈
“纣克东夷,而陨其身”
与东夷的作战耗费了极大国力
是加速商王朝覆灭的重要原因之一
主理人:尹燕燕
设计统筹:吕文佳
策划:张春晓 高翔
责任编辑:尹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