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打开

30个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试点!山东新型储能释放“绿动力”

经导深观 | 2025-02-14 10:55:54原创

初磊   来源:大众新闻·经济导报

化工巨头万华化学(600309.SH)押注电池材料新王牌。2月7日,万华化学与海阳市人民政府签下《万华绿电产业园项目投资协议》以及《万华绿电产业园绿电开发投资协议》,标志着山东省第一批源网荷储试点项目加快推进,山东新型储能将释放出更强大的“绿动力”。

这是万华化学“再造一个万华”的战略性项目。作为万华化学布局电池材料版图的重要一子,按照协议,万华绿电产业园将依托海阳市丰富的风能和光能资源,尽快提高万华化学对电池材料的供应能力。

能源转型深改向前

2025年是能源大省山东“乘胜追击”的关键年份。刚刚过去的一年,山东绿色转型实现突破,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加快建设,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15亿千瓦,占比历史性超过煤电。

山东“新春第一会”发出了改革创新动员令,将“深化能源转型改革”列为10项重点改革任务之一。按照部署,山东将完善新型储能发展支持机制,今年年底储能规模达到800万千瓦以上。实施30个左右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探索推进绿电产业园发展新模式,实现新能源和产业协同发展。

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项目,是一种包含“电源、电网、负荷、储能”整体解决方案的运营模式,旨在通过源网联动和荷储协同的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是山东能源转型改革的“关键一招”。作为“源网荷储”试点项目之一,万华绿电产业园签约落地,加快了山东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项目落地建设的步伐,也是化工巨头牵头落实“深化能源转型改革”的具体体现。

在前述签约仪式上,海阳市委书记刘海彬表示,万华绿电产业园项目是山东省第一批源网荷储试点项目、丁字湾新型能源创新区标志性项目。海阳市将以项目签约为起点,把万华绿电产业园项目作为全市产业发展的“一号工程”,顶格推动项目建设,助力项目早开工见效。

万华化学集团董事长廖增太介绍,万华化学集团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高起点、高标准规划了集团的第二增长曲线,将电池材料作为再造一个新万华的千亿新业务进行精心培育。目前,打造了一支500余人的电池材料研发队伍,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创新成果。

源网荷储“增容”绿电规模

近日出炉的2025年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名单中,新增了3个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分别是山东未来集团基于数能融合的源网荷储一体化虚拟电厂项目、山东欣高投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源网荷储”一体化(一期)项目、山东滨化新能源有限公司滨化集团北海滨华新材料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这也意味着,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项目将实现规模“扩容”。

之前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在加快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上下功夫、求时效。突出抓好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开展威海碳纤维、枣庄欣旺达等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项目30个左右。

枣庄欣旺达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项目,由欣旺达智慧能源投资建设,与枣庄高新区合作推进。该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装机规模为100兆瓦/200兆瓦时,二期和三期分别计划增至100兆瓦/200兆瓦时和200兆瓦/400兆瓦时。一期工程已投产,预计于今年5月实现并网达产。

威海碳纤维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项目,位于威海市临港区碳纤维产业园区,规划利用园区厂房屋顶、空闲场地等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工程,包括建设44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50兆瓦分散式风力发电组以及20兆瓦/40兆瓦时储能设施等,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为园区提供1.96亿千瓦时绿色电力,有效降低企业能耗水平,实现“零碳园区”的目标。项目正在搭建一体化控制中心及配套展示平台,部分农业生产区光伏一体化设施、复材中心光伏设施已完成安装。

按照山东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部署,今年新增的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也将加快推进。经济导报记者梳理发现,滨化集团北海滨华新材料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占地3028.3亩,其中,光伏阵列区租地2962亩,建设用地征地66.3亩,项目新建26台风力发电机组装机容量160兆瓦、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00兆瓦,配置76兆瓦/152兆瓦时电化学储能电站、升压站及送出线路工程,建成后实现5.39亿千瓦时绿色电力的生产与消纳。

一批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加快推进,山东绿电规模有望迈上新台阶,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山东如何发挥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项目作用

山东作为能源消费大省,正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项目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与电力系统升级。结合国家政策导向和本地资源禀赋,山东在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发挥试点项目的作用:

优化能源结构,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在电源侧,推动煤电灵活性改造和清洁能源基地建设。例如在胶东半岛核电、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一体化基地以及鲁西南采煤沉陷区“光伏+”基地,可增强可再生能源并网能力。

实现技术创新与智慧能源系统建设。例如在烟台港试点,通过“智慧滚装+源网荷储”项目,构建智能作业集群和绿色能源系统,提升港口效率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打造零碳港口标杆。

强化电网韧性与保供能力。例如,在迎峰度冬期间,通过外电入鲁协议、分布式资源聚合及虚拟电厂调节,提升电力供应的弹性。

多场景协同与区域示范效应。在工业园区、港口等场景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通过试点项目积累经验并向全省推广,为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提供技术验证。

总之,山东需要进一步深化源网荷储与新型电力系统的融合,推动储能多元化应用(如全钒液流电池等新技术),加强跨省区绿电交易,并依托政策优势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最终实现能源安全、经济与低碳的协同发展。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初磊)

责任编辑:杨学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