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货
齐迹人文 | 2025-02-13 22:45:43原创
来源:鲁中晨报
□ 王济武
每逢春节,在淄博人的餐桌上,总少不了一道菜——炸货。炸货是用油炸制的各种食材的统称,如炸肉、炸丸子、炸鱼、炸豆腐等,增添了食品花样,丰富了百姓餐桌。
淄博的炸货不仅品种多,说法也多。年前各家各户“办年”要准备炸货,并演化成了习俗,成为年的“前奏”。博山人把这一习俗叫“落做”。周村、桓台等地叫“过油”,“过油(有)过油(有),越过越有”,展现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
不论饭店宴席还是家庭餐桌,炸货随处可见,品种繁多,味道各异,深受人们的喜爱。制作起来似乎简单得很,但有人炸出来就“脱衣”,那是因为入油锅时油温低了;有的炸出来黏连不易散开,那是因为入油锅时油温太高。因此,真正操作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学问,需要靠操作者的技能与经验来把握,真正做好必须有实操经验。
从口感上分,有干炸(也叫清炸)、软炸、硬炸、酥炸、脆炸;从用料上分,有水淀粉、面粉、蛋清、全蛋、发酵粉、面包末等;从食材着衣上分,有挂糊、上浆、拍粉,也有不着任何衣的;从油温分,有三四成热温油、五六成热热油、七八成热旺油。
现就博山常见的几种代表性炸货作一简述:
软炸:如软炸里脊,着衣挂糊为上浆法,用料为里脊肉、蛋清与水淀粉,以盐腌制,花椒面适量,复炸油六成热,初炸油温可比其再低。趁热吃口感软嫩,颜色浅黄。
硬炸:如硬炸肉,着衣挂薄糊为上浆法(普通炸肉用稠糊),用料为瘦猪肉、酱油、盐、南酒、水淀粉,腌制,花椒面适量,复炸用七八成热的旺油,初炸油温可较其再低。出锅撒上花椒面,外焦里嫩。做普通炸肉时,只是糊比硬炸稠厚一点儿。
干炸:如清炸排骨,用料为猪排骨,截小段,用酱油、盐、南酒腌制。不上浆,直接入五六成热油炸,复炸用七八成旺油。熟后撒花椒面,口感干硬麻香,有嚼劲。类似的有炸樱桃肉、干炸五香鱼等。
酥炸:如炸藕盒,着衣为典型的挂糊法,用料为猪肉葱馅、藕片,挂发酵粉的发糊,入五六成热油炸。外皮酥脆,内质鲜香。类似的有各种炸小鱼。
脆炸:如炸肉排,着衣为拍粉、挂蛋液,蘸面包末,用料为猪肉、酱油、盐,南酒腌制,依次蘸面粉、鸡蛋液、面包末后压平,入三四成热温油初炸,复炸用五六成热油。外皮酥脆,肉质鲜嫩。类似的有炸鱼排、炸虾排等。
以上所述,抛砖引玉,以飨读者。
责任编辑:石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