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雨水节气,岂止下点雨这么简单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2025-02-18 10:00:06

文|孙晓明

每年2月18日—20日,太阳到达黄经330°,就迎来了雨水节气。

按现代人的思维难以理解,大寒没过多久,立春才半月,很多人还沉浸在“正月十五闹花灯”的过年氛围里,北方大地仍是一片萧索景象,怎么能和雨水关联呢?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这段话听起来有点玄妙复杂,不过,也可以简单理解说,立春之后,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在二十四节气里,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雨水节气的独特之处在于,这个节气到来后,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雨渐多了。雨水节气的天气特点对越冬作物生长有很大的影响。

雨水过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到0℃以上,桃李含苞,樱桃花开,进入气候上的春天。除个别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终止。但雨水节气的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忽冷忽热,乍暖还寒。

先民在经验积累中,能够通过雨雪来预测雨水节气以后的天气,如“雨水有雨百日阴”“雨水落了雨,阴阴沉沉到谷雨”。还有根据冷暖来预测后期天气的,“冷雨水,暖惊蛰”“暖雨水,冷惊蛰”。更有根据风来预测后期天气的,如“春风化雨百日行”“雨水东风起,伏天必有雨”等等。

雨水节气前,天气相对来说比较寒冷;雨水节气后,人们明显感到大地回春,风不那么冷冽了,春风拂面的感觉。

雨水节气的物候是,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此节气,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不仅农民珍视雨水,喜欢吟风弄月的诗人们也知道雨水的意义。

杜甫有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韩愈有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还有陆游的诗:“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中国人把久旱之后的雨称为“甘霖”,“久旱逢甘霖”是人生“四大喜”之一。《三国演义》中说:“吾求三尺甘霖,以救万民。”

元人冯子振曾如此写“农夫渴雨”:“年年牛背扶犁住,近日最懊恼杀农父。稻苗肥恰待抽花,渴煞青天雷雨。恨残霞不近人情,截断玉虹南去。望人间三尺甘霖,看一片闲云起处。”

宋人王炎也写过:“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从先秦时代起,哲人们就知道用雨水来比喻事物,孟子有名言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是故,人们把良好的熏陶和教育当作春风化雨。

(本文作者为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理事,泰安市作协会员)

责任编辑:孔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