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情为壳,书写不可留的时代怅惘!从《花样年华》拍摄细节回看王家卫电影美学
体娱场 | 2025-02-18 15:50:39原创
黄靖斐 来源: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
那个时代已过去,属于那个时代的一切,都不存在了。这是《花样年华》里的一句台词。时间从不为谁停留,25年后再看《花样年华》,那些经典的电影画面,在岁月的叹息中落幕。
拿下过奥斯卡的李安导演曾说:“做电影,在我这辈导演里,真正的天才是王家卫。”大部分王家卫的影迷,通常喜欢的不仅仅是电影的故事本身,还有影片的质感,包括色彩、光影、构图等。令无数人着迷的“王家卫美学”,始终贯穿在他每部电影的细节之中。
眷恋和怀旧是《花样年华》的底色。王家卫曾说,我并非真的试图拍摄一部关于1962年香港的影片,我更想拍摄一部影片,讲述我对那个年代的记忆。
一开始,刘以鬯给了王家卫一本《对倒》。王家卫看了,随即迷上了,决定以这部小说为蓝本创作《花样年华》。
借用了“对倒”的意象展开了故事,住在隔壁的苏丽珍(梁朝伟 饰)和周慕云(张曼玉 饰)同时搬家。对倒也是交错。周慕云和苏丽珍擦身而过的镜头比比皆是。牌局上,小巷里,一次次的交错。
细看影片,从主人公的穿着打扮,到布景、道具,处处都有故事。
周慕云和苏丽珍在酒店走廊擦肩而过的经典镜头,镜面反射次数经过精密计算——7次交错对应。
甚至抽烟吐出的烟圈数量被影迷逐帧统计:1962年19个,1963年23个,1966年31个——分别对应三位主角年龄差。
苏丽珍的旗袍也有着特殊的寓意,不仅是她的体面和保护色,也是她在那个环境中找到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周慕云的内心独白与苏丽珍的舞蹈镜头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诗意的美感。
每天的那一碗云吞面不仅是生存的必需,更是她与周慕云之间温柔而微妙联系的体现。电影结尾时,苏丽珍牵着一个叫“庸生”的孩子。名字其实是两大武侠小说家金庸和梁羽生的合称,周慕云和苏丽珍都痴迷武侠小说,两人的关系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有所进展。
全组只有梁朝伟拿到的剧本是空白笔记本,王家卫要求他每天手写对角色的理解,杀青后这本笔记被拍卖。
“上世纪60年代的苏丽珍含蓄却拥有稳定内核,2000年的苏丽珍洒脱更无惧束缚”。王家卫原本设定的结局中,苏丽珍回归了家庭,并在多年后与周慕云在吴哥窟重逢。但首映前他还是删去了这一情节,“到最后,周慕云找到了他的答案,苏丽珍找到了她自己。”
25年后,这部经典之作经过4K修复,以焕然一新的面貌重回大银幕,再次唤起了人们对那段美好时光的追忆。《花样年华》不单单只是一个连一场欲望都舍不得回避的爱情故事,爱情只是王家卫隐藏心事的壳子,他比所有人都更明白昨日之日不可留的怅惘。(半岛全媒体记者 黄靖斐)
责任编辑:仲维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