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打开

名师论道|当DeepSeek走进语文课堂:一位青年教师的实践与思考

曲心健   来源:鲁中晨报

2025-02-19 16:28:24原创

当DeepSeek走进语文课堂:一位青年教师的实践与思考

淄博市张店区祥瑞园小学  文旭

一、初见:当教学遇上算法,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近日,一个名为DeepSeek(深度求索)的中国AI初创公司成为国内外人工智能(AI)大模型领域热议话题。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已经习惯使用人工智能备课和教学的青年教师们自然要下载下来探究一番。作为一线教师,比起弄懂它的运算模型,了解它的推理过程,更想知道的是它在课堂上有哪些运用?它能帮助我们教师做哪些事情?简单来说,deepseek在教学领域的运用,就像是一次教育技术从PPT到智慧课堂的变迁。它可以帮助你搜集资料、了解学情、备课、生成课件、批改作业、分析成绩等等,它能够理解、生成和优化语言,这使得它在教育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当DeepSeek这款AI工具出现大家的课堂时,我们应该意识到,这个拥有海量知识储备与即时反馈能力的AI助手,正在重塑传统课堂的边界。

二、再探:deepseek教育的“双刃剑”与“助推器”

教育是一项需要与时俱进的事业,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的课堂已经离不开人工智能的支持。随之而来的,教师对人工智能的依赖已经被人们所诟病。当DeepSeek这样的AI技术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既感到兴奋,也感到责任重大。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一周要批改大量的习作,看初稿、写旁批,关注错字标点、提出修改建议,工作量如此庞大的情况下,我们难免会借助一些智能软件。初次使用deepseek,我便惊叹于它批改30篇作文仅需3分钟的精准高效,它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在作文批改环节,AI承担了大部分的基础语法修改,这使我得以集中大量精力聚焦学生习作中的情感表达指导。

当然,DeepSeek的应用也面临挑战。我和学生过分依赖AI的写作建议,导致作文失去个性色彩。为此,我设计了“人机对比写作”环节:同一题目,先由AI生成范文,再由学生创作,最后比较两者的差异。这个过程帮助学生认识到:AI可以提供技巧,但无法替代独特的生活体验和情感表达。这一课堂案例使我意识到:AI这把“双刃剑”的使用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在“技术崇拜”与“人文坚守”间找到平衡点。

三、展望:教学生态的重构:从“讲台上独白”到“智慧共舞”

AI的出现从来都不是替代教师的存在,而是拓展教育可能性的工具。它使得学习路径更加个性化,使得语言壁垒消融,使得每一种学习都成为可能,使得每一刻学习都可能发生。

或许未来课堂的最佳状态,既有恰似陶渊明笔下“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智慧——我们善用AI处理“甚解”,还有那份“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人文情怀。DeepSeek它让我们有机会重新思考:在AI时代,我们如何培养既懂技术又有人文情怀的新一代?这个问题,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用实践来回答。这或许就是智能时代教师最诗意的使命。

责任编辑: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