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青岛故事|24岁小伙回乡种地,“村播”记录新农人生活

来源: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

2025-02-19 20:55:40原创

ca3583c4-182534.jpg

“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对于耕种而言,“春雨贵如油”,雨水时节正是备耕的关键节气。莱西店埠镇西张格庄村有这样一位年轻小伙,烹饪专业毕业,做过一段时间的厨师,也从事过一段时间的烹饪授课,最终在23岁的年纪选择回村种地并拍摄短视频记录生活,为乡村注入新鲜血液。有了他的加入,家里的耕地面积也扩大了。近日,记者走进这位新农人的日常,以这名“农场新人”的视角,记录农民备春耕的忙碌故事和农业新人的新思路。

耿宇彬和母亲正在切土豆种。

小厨师回乡种地,承包的土地翻了倍

莱西店埠镇西张格庄村坐落于大沽河畔,这里农业发达,农产品品种多样。去年,23岁的耿宇彬辞去了城里的工作,回到农村,他跟自己的父母说,要回村种地。“那时候,父母很不理解,我是学烹饪的,做过厨师也做过烹饪培训,在父母眼中,这些都是很不错的工作。”耿宇彬告诉记者,他下定决心要回村种地,倔脾气上来,父母也劝不住。

“我从小就在农村长大,小时候也帮父母忙地里的活,回村种地也不是像父母那一辈人一样,我有着自己的想法。”耿宇彬告诉记者,他首先想实打实地扑下身子,把农产品的市场摸清楚,不打无准备之仗。“这一年多,我深刻体会到了农产品价格的起伏,也更加明确了,不能别人种什么我们就种什么,市场上有一些新品种,尝试种植的人不多,我想这些就是我以后的方向。”

回村种地后,耿宇彬的父母也决定给这个“一根筋”的儿子加加担子。回村之前,耿宇彬的父母种了十几亩地,如今,家里种了三十多亩地。“我回来后,我们家种地的面积也翻了一倍,现在家里有三个大棚,大约占地六亩。这一年,我们种了白菜、大头菜、黄瓜、萝卜、香菜、芋头、大葱、玉米,虽然起早贪黑,但过得十分充实。”耿宇彬说,去年一年,家里种地的收入在10万元左右。

切土豆种

腾地秧苗、农资入户,备耕正忙碌

雨水节气的到来,意味着春耕即将开始,农民朋友即将开启新一年的忙碌。

春耕,该准备的农资一样不能落下。“复合肥、有机肥、除菌剂,杀虫剂,春耕用的农药化肥我父亲都已经采购完毕,想要地力足,该投入的成本总少不了。”耿宇彬说,农业生产农药化肥的成本占比不小。

耿宇彬正在给西红柿苗浇水。

就在几天前,耿宇彬和父亲将大棚里最后的香菜全部出售,又忙着翻土和平整土地。“你现在看到的大棚里的这块地,再过几天就要种上西红柿。现在西红柿已经开始育苗,这次我们选择的是厚皮的品种,方便运输,成熟后将被客商收购做番茄酱等深加工产品。”耿宇彬说,过几天西红柿苗长起来,就会进行栽种。

19日下午,耿宇彬正在和母亲忙着切土豆种。“一颗土豆长好多芽,我们将每个芽切下来,到时候种在地里,每个芽能长成一堆土豆。”耿宇彬告诉记者,土豆的种植现在还是依靠人工,“种的时候需要一个个地插在土里,不能损伤了土豆芽,否则土豆就成活不了。”

切完土豆种之后,耿宇彬又拿起铁锹搅拌起了发酵的大豆,记者了解到,这些发酵的大豆就是土豆的肥料。“这是有机肥料,下到地里,能够让土豆持续生长,增加地力,发酵大豆喂养出来的土豆口感也好。”耿宇彬告诉记者,这些土豆将在一个周后进行种植,“从现在开始,就属于农忙时候了,种土豆、种西红柿、种芋头等等,发芽长苗之后还要进行管理。”

发酵的豆子用来种土豆。

短视频主打真实,想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回村种地的耿宇彬也热衷于拍摄短视频,剪辑好后发到网络上。“虽然回村种地,但我也想有自己的新玩法,想着通过短视频积累粉丝,后面为出售自己家种的农产品、帮左邻右舍卖农产品创造一个新渠道。”耿宇彬说,发短视频半年多时间,已经有了6000多名粉丝,“可以说小有成就吧,我自己很满足”。

记者注意到,在耿宇彬发布的短视频中,有不少凌晨和深夜的场景。“凌晨去批发市场卖货,这些都是我们农民的日常,我发视频主打一个真实,将自己种地的生活展示给网友,既能满足网友们的好奇,又能让我收获粉丝。”耿宇彬说。

耿宇彬正在搅拌大豆肥。

“乡村振兴正在如火如荼展开,现在的农村已经不是我小时候的那样,我之所以坚持回村,就是觉得农村大有可为,我想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年轻人的力量。”耿宇彬对记者说,今年是自己回村种地后的第一个春耕,他会将自己的一些想法逐渐落地,希望能够小有成绩。

(半岛全媒体记者 尹彦鑫 宋泓睿)

责任编辑:黄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