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打开

别让AI成为违法犯罪的“帮凶”

来源:扬子晚报

2025-02-20 13:45:48

近日,浙江绍兴某超市的员工报警称,在盘点货物时发现价值4500余元的商品被盗。民警仔细查看现场监控后,很快锁定了嫌疑人叶某并将其抓获归案。据叶某交代,她曾在DeepSeek搜索“购买物品未付款如何帮助我免于刑事责任”“如何陈述能够降低责任”等。一条条搜索记录显示,叶某企图通过AI软件帮助自己逃脱法律制裁。(据2月19日《公安部新闻传媒》公众号)

叶某明知偷盗是违法犯罪行为,却寄希望于AI为自己开脱责任,不仅具有盗窃预谋,而且具有对抗法律的企图,可谓错上加错。AI虽然强大,但它绝不是违法犯罪者逃避法律责任的工具。这一事件反映出当下部分人对AI技术的认知错误和行为偏差。

值得注意的是,AI的应答机制在此案中显现出令人不安的弊端。尽管现有AI普遍设置了道德护栏,但违法犯罪者通过关键词组合等方法,仍能获得规避法律的“技术性建议”。就像叶某搜索的“如何陈述降低责任”,这看似中性的咨询,实质上是在寻求对抗审讯的指导性策略。据官媒披露,在业已破获的相关案件中,违法犯罪分子利用AI模拟对话应对警方问询、使用深度学习分析法律漏洞等现象呈蔓延态势,AI等先进技术竟成为违法犯罪者钻法律空子、逃避法律制裁的“帮凶”。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将带来诸多法治难题和道德困局。须知,技术进步不会自动导向社会文明,当AI等先进技术有意无意地介入违法行为,人类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趋利避害、扬长避短。

首先,在研制、发展AI等先进技术的进程中,要将法治和道德建设贯穿始终,让法治道德牢牢占领技术领地,最大限度地压缩、避免由技术缺陷造成的违法犯罪空间和概率,从源头上防止先进技术与违法犯罪“合谋”。

其次,在普及、使用AI等先进技术的过程中,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坚守法律和道德底线,合理合法地使用技术工具,让AI等先进技术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好帮手”,而不能使其变成违法犯罪的“助推器”。

再次,技术带来的问题终究可以用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来解决,要通过技术创新和进步,不断完善技术手段和规制,同时加强人为的监管和防范,扎牢技术制度的笼子,防止技术异化扭曲人性本质、破坏法治道德秩序。

责任编辑:马春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