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观澜丨糖葫芦

体娱场 | 2025-02-22 18:55:44

来源:大众·半岛新闻

每逢过年,最令人期盼的便是糖球会,糖球会上各种能人巧匠各显神通,米粒上写字的,橄榄核上刻图的,还有老北京爆肚、长沙臭豆腐、新疆烤羊肉串等各色美食。当然,糖球会上最值得期待的自然是主角糖葫芦,一粒粒山楂合着糖浆串起一段段生活的幸福和甜蜜,咬上一口,咯吱一声脆响,山楂的酸汁瞬间透过糖衣的裂缝渗流而出,带来丝丝酸甜,甚是美味。如今随着花样的升级,砂糖橘、葡萄、杨桃、香蕉,甚至辣椒、点心、巧克力都加入了糖葫芦的队伍,糖球也不再是一个个球,而是长的、方的、五星的……形形色色。

每逢糖球会,孩子总要买上几串糖葫芦,而我也总会买上两串纯山楂的糖葫芦,固执地认为只有山楂糖葫芦才是糖球会的正宗,也只有山楂糖葫芦才能唤起儿时的记忆。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糖葫芦只有山楂一个品类,而且随着山楂和糖价格的涨跌呈现不同形态,山楂贵时糖多而山楂少,糖葫芦就像一个个晶莹剔透的元宵,穿着厚厚的一层糖衣,隐隐透出来一点山楂红,咬下去几口都吃不到山楂,却深得小孩子们的喜爱。糖价高时山楂多而糖少,山楂一个个就像长在竹签上一样,裹着薄薄的白霜,反倒衬托得更加红艳,一口咬下去酸爽无比,孩子们只能一点点舔食山楂外那些许糖衣。那时卖糖葫芦的甚少有摊位,大多是小贩扛着一根粗大的木棍,木棍的一端捆扎着厚厚的稻草,稻草上错落有致地插满了鲜红的挂着糖浆的糖葫芦,小贩们扯着嗓子喊:“卖——糖——葫芦喽”不一会儿屁股后面就会跟着一群吵嚷着让父母买糖葫芦的小孩。那时一根糖葫芦两毛,母亲总会因小贩不肯便宜几分钱而跟小贩争执得面红耳赤,每当此时,父亲总会把旱烟锅子往鞋底子上一扣,拽上我说:“走,回家给你做去。”后来,父亲变得十分擅长制作糖葫芦,并近乎完美地解决了山楂和糖的矛盾,父亲将山楂洗净晾干后切成厚片串在竹签上,糖熬好后均匀地粘在两边,既酸甜适中又没了吐山楂核的烦恼,上学路上父亲经常让我带上一串,边走边吃,漫长的上学路变成了甜蜜路,上学也成了孩童时代最幸福的事。

后来父亲病重,我也渐渐长大上高中、上大学,慢慢地也不再像儿时那么喜欢吃糖葫芦了。父亲病重的几年,意识渐渐模糊且不愿意吃饭,有一次母亲呢喃着说吃几个山楂开开胃,父亲微微睁开眼说:“山楂……山楂……好,切……成片……”母亲轻轻地应声道:“串竹签,粘糖浆,知道。”父亲认可地点点头,我和母亲则泪如雨下。

如今不惑之年的我又像儿时般喜欢起了糖葫芦,且每次必买纯山楂的糖葫芦,孩子不理解我的执拗,坚持要买更时髦的巧克力糖葫芦,我告诉他:“知道为什么糖里面要包进山楂吗?老祖宗的智慧告诉我们,太甜了会腻,酸酸甜甜的才最好最长久。”

(付强)

责任编辑:孟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