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打开

滕州市鲍沟中心卫生院:中医视角下,颈肩腰腿疼痛的预防与治疗

孙淼   来源:大众新闻·海报新闻

2025-02-25 14:36:27

无论是久坐的上班族还是体力劳动者,几乎每个人都可能经历颈肩腰腿疼痛。许多止痛药和理疗设备多治标不治本,易出现疼痛反复,而中医通过针灸、推拿、药浴等方式,注重整体调理,标本兼治,将千年智慧与现代技术结合,可帮助人们远离疼痛困扰。

近日,滕州鲍沟中心卫生院医生冯智慧、吕萍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就探索中医如何应对这些常见的疼痛问题进行了科普。

中医对颈肩腰腿疼痛的理解

中医对颈肩腰腿疼痛的理解,源于其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原则,强调气血流畅、脏腑平衡,以及外邪与内在体质的关系。《黄帝内经》曰:“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即气血运行正常则无痛,气血阻滞、经络不通则引发疼痛,且疼痛形式如刺痛、酸痛、钝痛等与气血失调性质直接相关。颈肩腰腿部位易受风、寒、湿邪侵袭,寒邪可致关节疼痛、僵硬,这在中医中称为“痹证”,即邪气阻塞气血通道所致。不同外邪引起的疼痛表现各异,如风邪致游走性疼痛,寒邪致剧烈疼痛,湿邪致沉重肿胀。此外,情志失调也可能是疼痛的原因之一。现代生活压力、久坐、姿势不良及情绪紧张,均可导致气机瘀滞,进而气滞血瘀,经络不通,引发疼痛。

  如何预防颈肩腰腿疼痛

避风寒湿:注意保暖,避免久居潮湿环境。保持正确姿势:避免久坐久站,定时活动身体。适度锻炼:如太极拳、八段锦等,增强体质,疏通经络。饮食调理:多食补肝肾、强筋骨的食物,如黑豆、核桃、羊肉等。调畅情志: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中医治疗颈肩腰腿疼痛的方法

(1)针灸疗法

在治疗颈部疼痛时,常选取的穴位包括风池、天柱、大椎等,针刺后能够迅速疏通气血,解除局部的肌肉痉挛。针灸治疗中的针刺手法因人而异,主要包括补法和泻法。对于虚证(如肝肾亏虚引起的慢性腰痛),针刺时宜采用补法,通过轻柔、慢速进针,刺激穴位的阳气,达到补益的作用;而对于实证(如气滞血瘀引起的颈肩僵硬),针刺时则多用泻法,通过快速、强刺激,使气血通畅、瘀滞消散。一般来说,急性疼痛可每天进行一次针灸治疗,持续3-5天,症状可有明显改善;对于慢性疼痛,每周进行2-3次治疗,持续3~4周,以达到较为持久的疗效。

(2)推拿按摩

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揉法、按法、拿法、捏法和点穴法等。针对颈部疼痛,常用揉捏颈部肌肉,结合点按风池、肩井等穴位,放松颈肩区域的紧张肌肉;肩部疼痛则多用拿捏肩部肌肉,配合按压肩髃、曲池等穴位,使肩部的气血更加通畅。对于腰部疼痛,可以沿着膀胱经进行推按,重点按压腰俞、肾俞等穴位,放松腰背部的肌肉,并通过揉按髂嵴部位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推拿按摩一般建议每周2—3次,根据疼痛的缓解程度逐渐减少频率。

(3)中药治疗

根据疼痛的不同性质,内服中药的侧重点也不同。寒湿阻络型疼痛常用独活寄生汤、五积散等方剂,具有温阳散寒、活血通络的作用;气滞血瘀型疼痛则用血府逐瘀汤、舒筋活络丸,通过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缓解症状;肝肾亏虚型疼痛则选用六味地黄丸、杜仲补腰汤等,以滋补肝肾、强筋壮骨。中药外敷是中医治疗颈肩腰腿疼痛的常用方法之一,用红花、川芎、当归等活血药材制成药膏外敷,可以有效缓解血瘀引起的疼痛;对于寒湿疼痛,则用艾草、生姜等制成热敷药包,温暖局部,祛除寒湿。

内服与外敷中药可以配合使用,以内外结合的方法提高疗效。一般来说,内服中药疗程较长,需要2~3周或更长时间以巩固疗效;而中药外敷则可根据疼痛严重程度,进行1-2周的集中治疗。

(4)拔罐艾灸

对于颈肩腰腿疼痛,拔罐常用于肩井、腰阳关、环跳等穴位,以帮助解除局部气血瘀滞,拔罐时间一般控制在10~15分钟,可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适当调整。艾灸通过燃烧艾草产生的热力,刺激经络和穴位,具有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的效果。常用的悬灸法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穴位上方,使热力通过皮肤传导至深层组织,腰痛可选择艾灸命门、肾俞、腰阳关等穴位,以温补肾阳、温通经脉;颈肩疼痛则艾灸风池、肩井等穴位,以温通阳气、散寒除湿。拔罐与艾灸的频率视疼痛情况而定,一般每周2-3次,持续2-4周,可达到显著疗效。

总之,无论针灸、推拿、中药,还是拔罐和艾灸,这些源自千年传承的治疗方式,不仅在缓解疼痛方面效果显著,更通过调和全身、平衡阴阳、疏通经络,从根本上帮助患者解决问题。(通讯员 冯智慧 吕萍)

责任编辑:孙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