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挖掘成无己文化 彰显中医药文化新魅力
大众新闻客户端 马辉
2025-02-27 17:15:48原创
近年来,聊城市以打造“中医药在聊城”文化名片为目标,通过系统性保护、创造性转化、多元化传播,形成“成无己”中医药文化品牌,让成无己中医药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魅力。成无己是宋金时期著名医学家,伤寒学派主要代表之一,生于山东聊城医学世家,其传世著作《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等填补了中医理论体系空白,开创了系统注解《伤寒杂病论》之先河。著名中医训诂学家、中医文献学专家钱超尘教授评价其“医圣亚圣,日月同光”,足见其在中国医学史的重要地位。
构建三位一体保护体系,夯实文化传承根基
学术研究体系化。近年来,聊城市中医医院、茌平区中医院、茌平区洪官屯镇卫生院建成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其中茌平区洪官屯镇卫生院2025年获评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依托聊城中医药研究院、本心国医书院等平台,形成“课题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的完整链条。2014年聊城市中医药学会成无己学术研究会成立,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现已举办十一次成无己学术交流会。2016年聊城市成无己研究会成立,进一步挖掘成无己学术思想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2024年山东省中医药文化传播学会成无己专业委员会成立,标志着成无己学术思想在新时代得到进一步传承与发展。
遗址保护立体化。茌平区在洪官屯镇建成占地2600平方米的成无己纪念馆,展示成无己人物形象资料、流传故事及中医器具、标本、炮制技术等,设中医大讲堂,并获评省级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
服务网络全域化。茌平区构建区、乡、村“三级联动”中医服务体系,制定具有中医特色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形成中医诊所为补充的家庭医师团队,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为患者提供审核、调剂、复核、煎煮、配送“一站式”服务。以区中医院为龙头,大力开展针刺、灸法等40余项中医非药物特色服务。
打造多维创新矩阵,激活文化发展动能
学术交流全国化。内蒙古著名中医、内蒙古仲景学会特约首席专家金广辉教授盛赞:“成无己是聊城的,山东的,中国的,也是全世界的”。聊城市成无己研究会、茌平区卫生健康局、茌平区成无己纪念馆与内蒙古巴林左旗卫生健康委、巴林左旗蒙医中医医院等于2019年共同举办首届鲁蒙成无己学术思想交流会暨《元明本注解伤寒论》首发式,2023年举办了第二届。2024年茌平区中医院、洪官屯镇卫生院与内蒙古巴林左旗人民医院和中医蒙医医院正式签订“成无己文化学术交流互动”协议,双方加强深入交流与合作,共同为中医学术进步和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文化载体多元化。2008年,在茌平区洪官屯镇成庄村竖立“成无己故里碑”;2016年,推出成无己标准画像、生平事迹系列国画;2017年成无己纪念馆开馆,复建成无己家传老字号“成颐堂”;2018年,举办“国医亚圣”成无己诞辰955周年纪念活动;2019年——2023年,分别在内蒙古巴林左旗蒙医中医医院、茌平区成无己纪念馆、聊城市古城区竖立“成无己行医处”碑;2023年,内蒙古内蒙古巴林左旗蒙医中医医院举行了纪念成无己诞辰960周年及“成无己经方流派”揭牌活动,在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博览会设专门展区对成无己中医药文化进行宣传;2024年,成无己纪念馆聊城古城区馆正式开放,建有无己文化长廊,同时茌平区举办了首届成无己中医药文化节;2025年,成无己先生塑像在成无己纪念馆古城区馆揭幕。
传播体系立体化。构建"传统媒体+新媒体"传播矩阵,打造“成无己”中医药传统文化品牌,利用电视台、报纸、“智慧茌平”APP等,采用直播、系列短视频、资讯报道等形式,打造了《中华名医成无己》系列动漫、《成无己轶事》国画系列、《国医亚圣-伤寒大师成无己》纪录片、《元明版注解伤寒论》、《成无己学术研究论文集》等系列优秀影视、文化作品;制作了画面精良、内容丰富细致的导游图册;整理编制了自汉朝以来至现代对伤寒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历史名家,理清伤寒流派的发展脉络;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咨询、义诊、中医文化进校园、进基层等活动。通过多元化宣传,成无己中医药文化影响力显著提升。
深化品牌战略布局,扩大文化辐射效应
政策保障制度化。近年来,聊城市委、市政府陆续出台《聊城市中医药振兴发展实施方案》、《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聊城市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聊城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8)年》等文件,构建保障中医药文化创新性发展的政策体系,明确提出打造“成无己”中医药文化名片,规划聊城市中医药品牌建设方案,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为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人才培养体系化。成无己经方流派被山东省卫健委评为齐鲁医派建设项目,已成为齐鲁医派的重要分支。聊城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谷万里博士为成无己经方流派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开设成无己中医经典大讲堂,8年来免费为中医药从业者讲解中医经典《伤寒论》课程,为基层国医馆、国医堂和中医诊所培养了懂经方、用经方的中医药工作者。同时,在全国设立多家传承工作室,传承成无己的经方思想和临床经验,培养大批成无己经方流派基层人才。积极发挥成无己学术交流会作用,培训人才近3000人次,每届学术会形成中医药学术论文集,收集论文300余篇。2024年,举办了3期聊城市乡村医生综合能力全覆盖培训三年行动暨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线下培训1000余人,线上培训4000余人。
产业融合纵深化。成无己文化资源的阐发延伸了相关产业链,促进了经济文化发展,如复建“成颐堂”老字号、建设成无己中医药文化园、中医药体验场馆和养生基地,推动中医药与旅游、健康产业的融合,开发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发展中药种植产业等。“中医药+康养”“中医药+种植”“中医药+研学”“中医药+文旅”等模式有效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聊城中医药文化历史底蕴深厚,近年来聊城市聚力建设国际化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先行区,通过对成无己文化保护性挖掘、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大众化传播,推动成无己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无己已成为聊城中医药文化名片。
课题来源:2024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研究”专项课题(项目编号:ZXKT2024355)
(胡玉国 唐乐 唐敬国)
责任编辑:薛良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