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标深耕课堂,回归原点赋能成长
赵玲玉 来源: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
2025-02-28 15:59:19原创
金秋蓄力,教研启新。为探索“双新”背景下的教学转型,助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落地,山东省华侨中学历史教研组在韩丰波主任的带领下,于2025年2月25日召开期初历史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深入贯彻平度市教研室“立足课标、精研教材、用活教材、素养教学”的精神,聚焦“立足课标、用活教材”与“解决问题视角下回归原点的深度教学”两大主题,各年级老师结合教学案例进行经验分享,为构建高质量历史课堂凝聚智慧。
深度教学实践中,教材始终承担着历史学科逻辑载体、学生认知脚手架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核心功能。
高一李铭远老师结合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从全面理解新教材的编写理念、深入解读每一个历史专题、单元设计与主题提炼、创设情境与建构逻辑四大方面对统编高中历史必修教材的使用提出精辟独到的见解。1.新教材的编写遵循了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研读新教材有助于明确教学目标,为教学工作提供清晰的方向。2.教材以历史专题的形式来组织内容,每个专题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视角,教师应当深入研究每一个专题,理解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影响,以便为学生提供全面而深入的历史知识。3.关注大单元和大概念教学,在解读教材时应将教材中的某一个单元作为整体通盘考虑,并借助大概念将分散的知识、技能、观念连接成整体,使学生明确历史发展的逻辑。4.教师要精选真实、贴近学生认知和生活的史料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利用课文辅助系统中的文字和图像史料。5.教师应不拘泥“教教材”,而要做到“用教材教”,遵循认知逻辑、整合知识逻辑、建构问题逻辑,以将教材内容转换成教学内容。
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基于问题解决的深度教学需以“回归学科原点”为逻辑起点,通过重构教学内容与认知路径,实现从知识传递到思维建构的质变。实践表明,以学科本质为原点的问题教学,能够系统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与思维结构化水平。因此,教师需从“知识传授者”转型为“认知架构师”,在研读课标、精读教材的基础上,精细化设计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问题链,以问题解决驱动思维深化。
高一李鹏飞老师强调历史教科书“学思之窗”栏目对“回归原点的深度教学”的重要价值。他指出,“学思之窗”栏目采用“问题+材料”的形式,为学生掌握教学重点和理解教学难点提供了很好的情境化信息,这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历史思维和锻炼表达能力。据此,他结合教学实际提出活用“学思之窗”的几点策略。1.利用“学思之窗”,促使学生在文本阅读的基础上提取关键信息,提高学生史料阅读能力,激发学生历史问题意识。2.剖析“学思之窗”,营造历史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体会历史的真实境况和当时人们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后,去理解历史和解释历史。3.依托“学思之窗”,实施三次序材料教学法,促使学生在不断表达的过程中自我构建认识的合理性及研究路径的科学性,形成思辨性思维。4.借助“学思之窗”推动教学内容与高考试题分析、高考考向接轨,锻炼学生提取、概括与分析信息等关键能力。5.关联“学思之窗”与其他辅助栏目的内容,确定新的综合学习主题,实施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
高二孔彦华老师针对“回归原点的深度教学”进行经验分享,她认为强调回归原点的历史教学并非为降低教学难度而谋求简单、显浅、平庸的效果,而是指对教学内容“尽去枝蔓,扫除繁几,单刀直入,切中要害”。据此,她提出了几点有效的教学建议:1.理清历史线索,构建知识框架。2.精读教材,掌握主干知识,做到融会贯通。3.注重核心素养,培养历史思维。4.精心设计基于主题探究的活动,以情境创设、任务驱动、思维挑战为特征,为学生深度学习提供学习环境。5.基于唯物史观的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涵养家国情怀。
高三徐亚堃老师分享了高三复习经验,她指出新高考的“一核四层四翼”明确了高考的目的、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各地尤其是山东高考题,把握高考的命题规律,“以考促学”促使历史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据此她结合近期的高三模拟试题谈了几点认识:1.高考强调基础扎实,教师应立足课标,精心研究教材,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文本打牢知识基础。2.高考强调融会贯通,教师应将各个知识点建立起联系,使零散的知识形成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整体网络。3.高考强调学以致用,教师应使用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素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高考强调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教师应创设情境,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最后,高三韩丰波主任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深度总结。他对本次教研主题进行了高度肯定,强调“立足课标、用活教材”与“解决问题视角下回归原点的深度教学”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韩主任对“回归原点”进行了解读:一是要回归学生认知原点,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思维习惯和方式,在此基础上循循善诱、层层启发,促使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二是要回归历史学科逻辑原点,历史是过去所发生的事情,历史事件是相互关联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讲清楚历史的来龙去脉,让学生搞懂历史的因果。除此之外,韩主任结合期初视导情况,肯定了老师们的工作态度和对新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并期待青年教师能够快速成长为一名具有独特教学风格的优秀教师。
当夕阳为会议室镀上金边,思想的碰撞仍在延续。这场跨越学段的对话,不仅明晰了课标落地的方法路径,更重新点燃了教师们对历史教育的初心。在“双新”改革的浪潮中,山东省华侨中学历史教研组将以持续的专业精进,助力学生在历史长河中寻找精神坐标,培养既有扎实学识、更具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
(半岛全媒体记者 赵玲玉 通讯员 甄世宾)
责任编辑:赵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