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医健康说·全国爱耳日|耳机成听力“杀手”?专家教你科学护耳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2025-03-03 17:55:31
今天是第26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健康聆听 无碍沟通”。 受人口老龄化加剧、环境噪声污染以及不良用耳习惯等因素影响,听力损失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通过持续努力,我省在提升群众听力健康、加强听力残疾康复服务和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效、新变化。
3月3日下午,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鲁医健康说”健康知识发布会,本次发布会的主题是听力健康,主要介绍听力健康知识,倡导科学用耳,减少听力损失,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宣传处处长代长红、省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副主任吴丹凤、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耳鼻喉医院)副院长,听觉植入科主任医师徐磊、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耳鼻喉医院)耳科中心主任医师樊兆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张寒冰、济南市槐荫区居民魏瑞婷等人出席此次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当前信息社会,耳机已经成为年轻人生活中的必备用品,不管是工作、学习还是日常生活,耳机总是如影随形,甚至有些人睡觉都需要戴耳机助眠。佩戴耳机对我们的听力健康有什么损害?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确保护听力?
对此,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张寒冰介绍, 长期佩戴耳机对听力健康的损害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造成听力损伤与内耳毛细胞受损。长期暴露在高分贝音量下(如超过60分贝),会导致内耳毛细胞不可逆损伤。这些毛细胞负责将声波转化为神经信号,一旦受损会引起渐进性听力下降,甚至永久性耳聋。二是导致神经性耳鸣。耳机音量过大或长时间佩戴可能引发耳鸣,表现为耳内持续嗡嗡声或蝉鸣音,干扰睡眠和情绪。三是增加耳部感染风险。长期佩戴耳机使耳道处于潮湿环境,易滋生细菌或真菌,导致外耳道炎、中耳炎等感染性疾病,若未及时治疗可能进一步损害听力。四是出现睡眠与平衡问题。睡前戴耳机会干扰大脑正常休息,导致失眠或多梦;此外,高音量可能刺激内耳平衡器官,引发眩晕或头痛。五是影响社交能力与心理。过度依赖耳机会减少现实交流,影响社交能力,长期可能导致孤独感或焦虑。
张寒冰建议,在日常生活中,从环境防护、生活习惯、健康管理等多方面入手,采取科学有效的爱耳护耳措施:
一是减少噪音暴露。正确使用耳机,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遵循“60-60”原则:音量不超过设备最大音量的60%,连续使用不超过60分钟。尽量选择头戴式或降噪耳机,远离高分贝场所。在噪音环境中使用防噪音耳塞或耳罩,并正确佩戴,确保耳塞完全贴合耳道。
二是做好日常保护。避免异物伤害,不要用棉签、发夹等硬物掏耳朵,游泳或洗澡后及时擦干耳朵;预防耳部疾病,避免用力擤鼻涕,如遇耳部感染及时治疗。
三是保持健康习惯。生活中要注意戒烟限酒、健康饮食、营养均衡、定期体检,保持心脑血管健康,慎用耳毒性药物,高风险人群定期进行听力检查。
责任编辑:贺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