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春季出菇忙,食用菌体系专家支招应对气温“过山车”
段书强 来源:大众新闻·农村大众
2025-03-04 18:13:55原创
山东是食用菌生产大省。眼下正是对羊肚菌、平菇等加强春季生产管理的重要季节,近日天气骤变,省内多地出现大面积降雪降温,针对“过山车”式气温波动,菇农们应如何确保食用菌正常生产?
针对降温降雪时的生产管理要点,山东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与质量控制岗位专家、泰安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负责人兰玉菲,山东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东营综合试验站站长、东营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蔬菜食用菌研究所负责人常尚连,两位专家在接受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采访时作了详细讲解。
专家们提醒菇农: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注意加固设施,排除积水,精准调控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加强病虫害防控。对达到商品标准的子实体,应尽早采收。
东营市河口区杰灏农业有限公司,工人清理菇棚积雪。
春季是出菇关键期
省食用菌体系专家奔赴各地送技术
东营市河口区杰灏农业有限公司大棚种植的羊肚菌目前进入出菇期。近日,当地迎来今年最强降雪,全市降雪量达到了暴雪级。3月3日,常尚连在指导园区生产时提醒技术人员:“注意查看子实体生长情况。地表5cm处温度应保持在6℃以上,持续7—10天,就可以催菇。”
该园区有51栋大棚,占地200多亩,在棚外,工人正在忙着清理积雪、加固设施。常尚连告诉记者:“这儿离海近,风比较大,因此应特别注意确保大棚设施的牢固性和水电路正常运转,及时清理棚体和周边积雪,谨防积水。”
春季是食用菌生产的关键时期,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组织开展春季专家基层行活动,专家奔赴多地生产一线,深入了解生产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在泰安市,省食用菌体系首席专家万鲁长带队,专家们走访查看了当地羊肚菌、大球盖菇菌丝生长情况,以及黑木耳育种、灵芝菌包生产情况等,进行现场技术指导,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组织开展春季专家基层行活动。
3月4日,兰玉菲告诉记者:“目前泰安生产的食用菌品种主要有平菇、羊肚菌、黑木耳、大球盖菇等。这两天,泰安也出现了雨雪降温天气,羊肚菌对环境比较敏感,寒潮是影响羊肚菌产量的不稳定因素之一,出菇期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显著影响产量,甚至会绝产。因此,有效应对寒潮是决定羊肚菌产量高低的关键。”
降雪降温易造成低温高湿环境,对食用菌生长不利。因此,兰玉菲和常尚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强调“保温降湿防病害”。
专家们表示,低温高湿条件下,食用菌容易出现生理性冻害,也会出现杂菌爆发。因此,棚内应注意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棚内温度尽可能保持在8℃—16℃,同时注意降低棚内湿度,以避免对羊肚菌原基和幼小子实体造成伤害,暖棚可通过关闭通风口缩短通风时间。
常尚连(右一)在菌菇棚内指导生产。
针对不同条件和各生长阶段
注意这些管理要点
倒春寒阶段,气温易出现“过山车”式的波动,专家们对菌菇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温湿条件下的管理要点作了系统介绍,供菇农参考。
——多措并举,加强温度管理。需增温时,可在菇棚外加盖塑料膜,在棚内加小拱棚,用两层塑料膜保温,也可在畦面上覆盖打孔白色塑料膜;或在菇棚四周覆盖草帘;或在菇棚的北侧用作物秸秆做一道风障;或在菇棚内底部用塑料膜作一道围裙,减少底部冷空气侵袭,避免温度剧烈变化。需降温时,则应适度延长通风时间,或在晚间不关闭通风口。
——科学通风保湿,换气增氧。食用菌缺氧会抑制菌丝生长,因此,在中午气温较高时应打开通风孔进行适度的的换气增氧,同时要注意避免菇棚内外温差过大,风向应避开菌床。天气干燥、空气相对湿度低于70%时,可选择中午气温较高时喷水增湿,注意菌棒补水的水温应与菌棒内部温度一致。通过遮阳网的升降进行光照调节。
——加固设施,排除积水。检查大棚骨架,用三角支撑加固立柱和横梁,尤其注意老旧棚体;压紧棚膜,使用防风绳或尼龙网固定,避免强风掀膜。提前清理棚周排水沟;低洼地区棚内挖渗水井,积水时用水泵抽排;菌袋/菌棒垫高15cm以上,避免雨水浸泡导致缺氧烂袋。
——不同生长阶段管理要点。对于发菌期的菌棒(袋),加大码放密度减少缝隙散热,或加盖塑料膜,可提高保温能力;反之则可降温。进入幼菇期,需保持子实体干爽,防止喷水叠加低温造成病害或死亡。对于出菇期的菇种,出现低温时应及时密闭菇棚蓄热保温;适宜采收的应及时采收,或提前采收。
兰玉菲(左一)在棚内查看羊肚菌生长情况。
寒潮过后气温将回升
酌情通风调控湿度
待寒潮过后,食用菌生产应注意哪些要点?专家们提醒,随着雨雪后气温回升,可喷洒5%石灰水,重点处理作业通道及墙角,酌情进行湿度、通风等方面的调控,以减少病害。对受潮菌袋,应在48小时内转移至干燥环境,如果发生病害,应及时采取隔离管理措施,进行无害化处理。
专家们还建议,有条件的种植企业可配置物联网监测设备,实时检测设施大棚内温度波动范围、空气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专家简介
兰玉菲,女,博士,正高级农艺师,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与质量控制岗位专家、泰安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负责人。主持山东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山东省重点研发等项目10余项;培育食药用菌新品种30余个;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第1位)、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第5位)、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优选计划一等奖(第1位)等科技奖励22项;授权国际发明专利2项,国内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发表论文70余篇(SCI收录8篇);主持或参与制订省市地方标准27项,团体标准3项。在全省建立示范基地县10个,基地30余处,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30余个(项)。先后荣获山东省先进工作者、齐鲁农业科技奖青年科技奖、齐鲁农业科技奖巾帼奖、山东省优秀科技特派员等荣誉。
专家简介
常尚连,女,硕士,副研究员,2006年7月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蔬菜学专业,长期从事耐盐植物、蔬菜食用菌栽培及高效绿色模式等研究与示范工作,现任山东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东营综合试验站站长、山东省科技特派员食用菌产业服务团团长、东营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蔬菜食用菌研究所所长。先后主持参与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科技成果13项;发表论文25篇,1篇被SCI,审定良种2个,参编论著4部。获得山东省优秀科技特派员、东营市青年科技人才等称号,所负责科室获评市工人先锋号。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段书强)
责任编辑:刘晓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