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复合手术室助力泰安市中心医院市立院区开展复杂脑血管病手术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2025-03-05 16:43:07
近日,泰安市中心医院市立院区神经外科在复合手术室完成了一例复杂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打破了传统治疗需分步完成诊断与手术的模式,通过复合手术的创新模式,将精准诊断与高效治疗融为一体,为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61岁的赵先生3个月前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灵活,入院接受检查后发现,右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导致右侧脑缺血损害继而出现了侧肢体活动不良的现象。经保守治疗后稍有好转,直到本次入院前1天症状再次加重,接受CT血管造影检查(CTA)发现,右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远端血流浅淡纤细、不除外远端闭塞可能,存在明确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指征。
然而,该手术的难点主要在于难以确定狭窄远端血管是否完全闭塞及颈内动脉远端是否存在长节段血栓。为此,泰安市中心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市立院区执行院长、神经脑科中心学科带头人王国军与市立院区卒中中心负责人张士忠带领团队认真制定手术计划,经过缜密商议后决定将其由中心院区转科至具有复合手术室的市立院区,为其开展复合手术,即:颈动脉内膜剥脱、脑血管造影术、备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术中利用市立院区手术麻醉科高端复合手术室的优势,实时进行手术效果评估,确保手术安全顺利进行。
手术开始后,首先利用脑血管造影技术,精准定位患者颈动脉狭窄部位及血管形态,为后续手术提供详尽指导。结果证实颈动脉极重度狭窄,颅内段动脉纤细,远端为假性闭塞,无需进行介入取栓。随后,王国军与张士忠在显微镜下精细操作,成功剥除颈动脉内膜斑块。随后再次行脑血管造影,证实术侧颈动脉通畅,远端血管显影良好,无明显狭窄。整个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症状得到显著改善。
据了解,此类手术具有四大优势:
1.精准定位,实时评估
通过术中脑血管造影,可清晰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辅助医生精准定位手术区域,避免对周围神经、血管的误伤。术后即时造影便可验证血流恢复情况,确保手术效果。
2.降低风险,提升安全性
复合手术可在全麻下同步完成CEA与造影,减少多次麻醉风险。术中实时监测脑血流量及氧含量,能够预防高灌注综合征等并发症。研究显示,CEA围术期卒中风险低于支架植入术,且无需长期接受抗凝治疗。
3.处理复杂病变,一术多效
对于支架术后再狭窄、双侧颈动脉病变或合并颅内血管狭窄的患者,复合手术可同步处理多部位病变。
4. 缩短康复周期,节省费用
CEA手术费用远低于支架植入术,且复发率仅为1%-5%。复合手术通过精准操作减少术后并发症,患者通常在术后5-7天即可出院,大幅提升了生活质量。
2007年,北京阜外医院以西门子落地式DSA为核心建设了亚洲首个复合手术室。但截至目前,全国3500余家三级医院中除了部分大型国家级、省级医院配备了复合手术室外,具备复合手术室的地方性医院还为数不多。本次复合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市立院区神经外科在复杂脑血管疾病治疗领域迈上了新的台阶。未来,科室将继续深耕脑血管疾病治疗领域,不断引进先进技术、优化诊疗流程,致力于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高质效、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注:复合手术室 (HybridOperatingRoom,Hybrid—OR)
又称杂交手术室、联合手术室,完美结合了介入医学、外科医学、影像诊断学三大技术,让医师可在实时影像的引导下,使用介入技术、无创技术联合外科手段治疗复杂疾病。“复合手术”并不是简单将几个科室的仪器设备、人员,挪到一个手术室里的合并,而是打破学科壁垒,将手术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MRI检查室合并或比邻,采用无缝衔接转接方式,把现代化影像诊断、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室整合在一起,从而改变了“单打独斗”的作战模式,实行“多兵种联合作战”,在最小创伤的情况下使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泰安市中心医院市立院区)
责任编辑:赵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