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写诗的年轻人鼓掌
齐迹人文 | 2025-03-10 07:38:28原创
来源:鲁中晨报
为写诗的年轻人鼓掌
□ 徐德征
“诗与远方”是现代人向往的一种隽美的愿景……
这些年来,我与两种人甚为投缘:一是热爱军旅、军事的,这部分人大多有家国情怀,有闻鼓鼙而激越的率真、正气;二是文艺群体中那些诗作者,这类人一般都信仰高端、信念脱俗,有志趣恢弘的人生抱负。
有梦就有诗,有追逐、有憧憬、有持恒才有喷薄而出的诗鸣,所以我认为:诗、诗人是象征着八九点钟太阳的年轻人的专利!
不过,如今高速运转的社会形态,以及创业与生活的压力让年轻人写诗的空间越来越狭小,如果哪个年轻人在事业有成的同时,还能高吟出一串串震撼人心、韵律无限的长诗,那“后生可畏”就绝对是名副其实了。
近日,一位朋友给了我一部由文化艺术出版社推出的诗歌专著《时光尚有余温》。这是一个叫孙均衡的年轻人,1989年出生,来自蒲松龄的故乡淄川,目前在青岛一家有影响的贸易公司创业。
洋洋洒洒近300页,应该是我读过的颇为丰赡的诗集了,每个篇什都是令人醍醐灌顶的玑珠,弥漫着诗人对生活中最耀眼那一亮色的抓拍,对芸芸众生最直截了当的心灵触摸,以及对天地方物自然属性最入情、最细微的抬爱。
诗作的开篇是:“诗人/只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学会了断句/却不会断念……”这,说得太好了!断句,只是诗人的一种创作文法;断念,是一种自我孤独,不断念,则是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精神!
文稿中6个大类:“浓厚的乡思,生而唯一”“浅调的遇见,未语成诗”“青春的回味,绚丽多姿”“明媚的热恋,风和日丽”“丰沛的景色,历久弥新”“深沉的爱意,错落有致”,单看这些标题的飘逸,大家就能想象每篇诗文必定是一顿饕餮大餐了……
与诗为伍是一种沁心慧人的美好,大凡有诗心的人才能有这种享受。孙均衡就是这样的年轻人。在他的诗作中,到处氲氤着这样的句子:在《微笑》篇中,“冲你微笑/仿佛,停在枝端的候鸟/倾听,这跋涉千里后的静好/不想飞去/不想被扰/只求一个怀你的拥抱……”在年轻人奔放热烈的创作中,无论思绪走多远,始终串联着一颗执着又纯粹的诗心。
舒展的诗韵,是诗人给我们的阅读的快意!诗是讲究韵律的,这些年许多伪作者只图口舌之快,忽略了诗歌最基本的要件,让诗成为悬浮在空中的夹生饭。读孙均衡的诗,不仅意韵无穷,还朗朗上口。单看《雨夜》这首:“窗外有雨在飘洒/曲声轻轻地把你融化/学时光含住你/一滴滴咽下/像雨顺着叶脉/一股股流下/在你酒红的长发/描透了夏”。雨景、韵角与诗人的感受融为一体,道出了夏夜魅力与诱惑……
诗是情感的宣泄,诗人的创作饱含、饱蘸着各种情愫。现代诗人徐志摩是个痴情、煽情和入情的才子,在他众多的诗作中,都灵动着一个“情”字,为情所动、为情所累、为情所忧是他一生的旋律。然而,他的情在当今人看来,以“小我”“小资”为主。孙均衡的诗文特色,“情”字也是一条欢快的主线,不过,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广袤之情”:乡情、亲情、爱情、友情、自然之情、社会之情。
让我们品味一下他描写城市之情的这首诗吧:
“属于城市的那种熟悉的气息/浸透在每个细胞里/霓虹,微冷,喧嚣,海风/说不出的内心/一段回忆/要么就完全忘记/要么就一直沉迷(《匆匆而过》)……”
作者用波澜不惊的笔法,记录下城市给人的刻骨铭心的记忆,这看似平缓的诗行,体现着火辣辣的情调。如果没有一种流淌在骨子里的城市之爱,如果没有充沛的想象纬度,是很难“一直沉迷”的。
总之,孙均衡的《时光尚有余温》,给了我太多的惊讶,这也为淄博这座城市的文坛贡献了年轻的生动与鲜活。在鲁中一带诗歌爱好者鲜有超凡之作的情势下,孙均衡的“横空出世”,可谓是一大幸事。美中不足的是,孙均衡虽在诗歌创作技巧掌控上浅吟低唱,游刃有余,但也存在年轻人“接地气”不够的问题,“情”的内涵总体偏窄。文学作品只有“弃小我”,去拥抱、弘扬变革的时代,才有生命力,才有影响力。
瑕不掩瑜,作为鲁中文化界的一名老兵,我还是要“为写诗的年轻人鼓掌”!
责任编辑: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