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矛盾纠纷调解中心首席调解员陈兆甫:用心用情的“首席调解员”
地方法治 | 2025-03-10 19:58:53
来源:大众新闻·山东法制报
陈兆甫自2024年4月从区法院退休后,被聘为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矛盾纠纷调解中心首席调解员。他始终把“悉心调解千家事,努力温暖万人心”作为工作座右铭,时刻以“为群众排忧解困,为群众真情服务”为宗旨,积极投入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中,将调解当成事业干。被聘为首席调解员的4个月时间里,为“第一时间”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牺牲中午休息时间,利用晚上下班时间,搭上周末家人团聚时间,成功调解噪声、物业、婚姻家庭、合同、欠款欠费、损害赔偿类疑难复杂纠纷149件,调解成功率达90%以上。当事人送来感谢赠字匾1幅、锦旗20面,得到了调解当事人的高度认可,省公安厅、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工委政法委、区公安局领导在检查指导时纷纷给予高度评价。
坚持不懈加强学习增能力,筑牢纠纷调解“基础石”
担任首席调解员伊始,陈兆甫感觉到:尽管在法院工作30多年,熟练掌握和积累了一定的法律知识及调解经验,但诉讼案件与处理现实中的矛盾调解有很大的差别。比如有的当事人,特别涉及信访、物业纠纷,你和他讲法律,他就和你讲“死理”。只有尽快转变身份和认识,不断探索调解理论和实践,不断提高调解技巧和业务水平,调解工作才能做到当事人的心坎上。为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先后深入学习了民法典、人民调解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常用的法律法规,做到烂熟于心,并结合以往诉讼案件积累了大量的经典判例。通过不断地学习积累,提升了调解业务本领,逐渐转变身份,成为能熟练调解各类矛盾纠纷的行家里手。如近几年,物业纠纷一直是萦绕社区调解组织的“愁心事”,当事人为楼房漏水、管道堵塞、通道障碍物等事情投诉较多。此类纠纷看似简单明了,其实背后往往还涉及其他问题,陈兆甫坚持驾驶自己的私家车到现场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多方了解找到根上的原因,制定多套解决方案。所受理调解的36件物业纠纷,调解成功率达到100%,被社区誉为物业纠纷调解的“贴心人”。
用诚心与真情赢信任,搭起纠纷调解“连心桥”
在调解工作中,他满怀“爱民、亲民、为民”之心,以如果我是当事人的角度换位思考,理解、尊重当事人,善于抓住纠纷的焦点问题。调解过程中,他以情感人、以法育人、以诚动人,心交心沟通表达。许多矛盾纠纷大多是由一些小事引起,如果调解不及时,慢慢就会积累成大的矛盾,及时化解调解是关键。辖区内某机械工程有限公司因为股东内部矛盾,互相推诿扯皮,导致公司院内10户职工宿舍停水断电,严重影响正常生活,职工先后46次拨打公众投诉热线,邀请电视台曝光,矛盾越积越大,冲突越积越深。受理调解后,陈兆甫多次分头召集双方当事人了解情况,分析原因,摆事实、讲道理、拉感情、看长远,并邀请当事人亲朋、好友、同事等共同参与。为做到处理及时,考虑到当事人耽误上班的时间情况,他多次放弃午休时间,苦口婆心做工作。俗话说“心诚所至,金石为开”,通过不懈的法律解疑、说服教育、谈心交心,双方当事人终于消除矛盾,争相缴纳水电费优先解决职工生活急需,矛盾成功化解。
爱岗敬业奉献调解工作,铺就纠纷调解“成功路”
要做好调解,首先要热爱调解,将调解工作当成事业干,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凭着一股锲而不舍的精神,才能把调解工作干好,把矛盾纠纷调解成功。好多当事人表达的诉求,于常人来说属于无理要求,表述的理由更是让人哭笑不得。但作为调解员也必须认真倾听,不能简单地判定为有理或无理,以非黑即白、非对即错来衡量,善于从当事人看似不合理的描述中发现深层次的问题,挖掘出其真实的想法。陈兆甫担任首席调解员以来,坚持将爱岗敬业、锲而不舍、万事有解作为工作的理念,保持充足的耐心、足够的信心,时刻牢记“公正调解、一心为民”的宗旨,把纠纷调解成功、当事人满意作为评价自己努力的标准。为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提高调解工作实效,不断自我加压,工作时间全部用于接待当事人,去社区、进现场是常态,业余时间加班加点整理调解资料、坚持总结,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调解工作流程,逐渐铺就纠纷的“成功路”。
(青岛西海岸新区司法)
责任编辑:李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