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69岁老人回盲瓣处长了一圈肿瘤,肠镜ESD微创技术帮她保住了大小肠

医苑 | 2025-03-12 08:41:26原创

江海峰   来源: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

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是一种发育缓慢但具有潜在恶性的结肠上皮性病变,是一种源于结肠黏膜下基质细胞的罕见肿瘤,通常会引发腹痛、腹泻、便秘、便血等症状。近日,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便接诊了一位患有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69岁患者,经多学科讨论,最终运用肠镜ESD微创技术为其成功切除肿瘤。

李女士今年69岁,不久前因腹部不适前往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询问病史后,胃肠外科郝建波建议其住院做胃肠镜检查。肠镜结果显示,李女士回盲瓣处有环绕1周的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局部结节状隆起,JNET分型2A。“虽然,活检病理显示为管状腺瘤,属于良性,但考虑到这个肿瘤有恶变的可能,我们还是建议李女士进行手术切除。”郝建波说。

随后,郝建波针对李女士的情况,制定了两种治疗方案:一种是切除部分大肠、小肠和阑尾,但手术的创伤较大,恢复也比较慢。第二种是行内镜下ESD微创手术,仅切除肿瘤,保留肠道和阑尾,创伤小、恢复快、无痛感,手术花费也比较少。“后经MDT讨论,结合患者及家属的意愿,我们决定为李女士进行第二种手术方案。”郝建波说。

手术方案确定后,但郝建波深知,也将面临诸多挑战。由李女士年龄较大,基础疾病较多,且病变范围广,肿瘤周边血供丰富,术中容易出血。同时,因病变较大,与肠壁肌肉层粘连紧,手术剥离也需要较长的时间。另外,肿瘤所处的回盲部,对于技术的要求较高,控镜比较困难,而且因肠壁本身比较薄,手术时也比较容易出现穿孔的情况。“这一切,都对我们的手术时间、手术技术、医生的专注力和体力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尽管困难重重,胃肠外科团队仍选择迎难而上。经过4个多小时的奋战,他们成功为李女士切除肿瘤。术中无出血、穿孔的情况,且术后创伤小,无腹部切口,李女士的恢复也很快。

近日,记者在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胃肠外科病房见到了李女士。她激动地说:“原本以为只是做一项常规检查,没想到会长这么大的一颗肿瘤。这个微创手术做完后,我很快就能行动自如了。最重要的是,这个手术为了保住了大小肠和阑尾。真的非常感谢郝主任团队!”李女士说。目前,李女士已顺利出院。

郝建波解释道,结直侧向发育型肿瘤是起源于大肠粘膜的一类平坦隆起型病变,直径一般大于10毫米,形态上有颗粒型与非颗粒型两种,虽然发展缓慢,但具有恶性病变的可能。成因可能与遗传因素、饮食习惯、肠道慢性炎症等因素有关。“在临床上,随着肿瘤的增大,患者可能会出现便血、腹痛或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对于这种肿瘤的诊断,我们通常是通过内镜检查、活检等方法来确定它的性质和范围。治疗方面,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以及是否恶性,我们一般采取内镜下切除、手术切除等不同的治疗方法。”郝建波在此提醒市民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对于这类肿瘤实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效果才能最好。

(半岛全媒体记者 江海峰)

责任编辑:江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