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世界肾脏病日,守护“沉默的肾脏”,警惕透析患者的隐形威胁

医苑 | 2025-03-14 08:58:58

来源: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

在世界肾脏病日来临之际,慢性肾脏病这一隐匿的“沉默杀手”再次引发关注。38岁的张女士8年前因慢性肾脏病进展至尿毒症期开始规律血液透析,2024年底又确诊肺结核,在边透析边抗结核的康复路上,经医护人员悉心照料病情好转。事实上,全球约10%成年人患慢性肾脏病,中国18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8.2%,且透析患者合并结核感染风险极高,如何科学防控与管理成为守护肾脏健康的关键。

据了解,张女士8年前因慢性肾脏病(CKD)进展至尿毒症期,开始接受规律血液透析治疗。2024年底,她因持续低热、咳嗽等症状到青岛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高新院区)胸科门诊就诊,经检查,确诊为肺结核。从此,张女士踏上了边规律性血液透析,边规范抗结核治疗的康复之路。在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与科学治疗下,如今张女士不适症状消失,痰涂片检查结果呈阴性,病情明显好转。

青岛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高新院区)专家表示,慢性肾脏病,隐匿的“沉默杀手”据统计,全球约10%的成年人患有慢性肾脏病(CKD),中国18岁以上人群CKD患病率高达8.2%,也就是约12个人中就有一个患慢性肾病,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且随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病增加呈上升趋势。早期CKD常无症状,患者易忽视轻微异常(如夜尿增多、乏力),导致仅12.5%的患者知晓自身病情。一旦进入到慢性肾脏病5期,即我们以前说的尿毒症期,就需要透析治疗了。

透析患者免疫力低下,结核病发病率是普通人群的数倍至数十倍。透析合并结核时,症状隐匿,如低热、盗汗、消瘦易被误认为尿毒症或透析并发症,咳嗽、胸痛等呼吸道症状可能较轻或不典型,易漏诊误诊。

值得注意的是,透析患者若出现不明原因发热、乏力,应排查结核感染。治疗期间需定期检测肝肾功能、血药浓度及结核菌耐药性。加强营养支持,保证蛋白质摄入,避免营养不良加重病情。

专家提醒,要提前预防守护肾脏健康,早筛早诊,高危人群(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每年筛查尿常规、肾功能。控制原发病,严格管理血压、血糖,延缓肾脏病进展。警惕感染信号,透析患者出现持续不适,及时排查结核等机会性感染。加强营养,保证蛋白质摄入,避免营养不良加重病情。从张女士的案例中,慢性肾脏病与结核病的“双重打击”虽凶险,但通过科学治疗与精细管理,患者依然能够冲破阴霾,重获新生。

高新院区血液净化中心简介

青岛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高新院区)血液净化中心总面积1400余平方米。科室布局合理,宽敞明亮,温馨舒适。设置有阴性透析区和呼吸透析区。科室配备专业的血液净化医护人员及先进的血液透析设备,包括血液透析机、血液透析滤过机、双极反渗水处理装置等。可以为尿毒症患者常规开展血液透析(HD)、血液透析滤过(HDF)、血液灌流(HP)等血液净化治疗。科室医护人员将以严格执行规范化的诊疗流程,严防院内交叉感染,保证患者透析质量,降低并发症为己任,让患者在规律透析之后能顺利回归社会,正常地工作生活。

(半岛全媒体记者 滕镜淑 通讯员 赵洁)

责任编辑:滕镜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