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大中小学携手上好“大思政课”
青岛教育 | 2025-03-13 22:51:19
来源:大众·半岛新闻
3月12日下午,青岛市崂山区海尔路学校党支部一行人走进青岛大学,以“传承红色基因 践行育人使命”为主题,联合青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活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联学行动”为主线,通过参观校史馆、支部共建交流、专题讲座、思政教师对接等形式,推动党员教师深化理论学习、强化育人担当,进一步夯实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一体化建设。
沉浸式研学,感悟红色校史与学科发展
“百年青大多源汇流,源头是创办于1909年的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是青岛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在青岛大学校史馆讲解员的介绍下,青岛市崂山区海尔路学校党支部书记姜丽华等近20位党员近距离感受青岛大学辉煌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并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历程及红色校史档案,通过珍贵的历史文献、影像资料和实物展陈,党员教师们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高校的传播与实践脉络,体悟青岛大学“红色基因”与学科建设的深度融合。
共建式交流,共谋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
在共建交流环节,青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王传永总体介绍了学院的情况和办学思路,并表示发挥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优势,为学校多做赋能,双方加强互动,切实提升思政育人实效。青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庚建凤副教授介绍了教工第一党支部的情况,并分享了“理论宣讲团”“大思政课协同创新”等经验。
“我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我们的党员数量是一样的,我们也是25人!”崂山区海尔路学校党支部书记姜丽华介绍了党支部的情况,作为成立于2023年10月份的年轻党支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在全校教师中党员占比超过三分之一,近年来学校党支部坚持以党建引领教育发展,将党的思想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培养了一支思想先进、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目前成立了志愿服务、强基竞赛、教育科研、心理辅导、家庭教育共五个青年突击队。党支部书记姜丽华并以“党建引领+思政创新”为主体,重点分享了“党员示范课”“红色研学课程”等特色的实践做法和经验。
座谈会现场,双方党员还围绕“如何以党建促教学、以理论强实践”展开深入研讨,剖析发掘出多项共同关切点,为后续合作奠定了扎实的共识基础。如青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主任孙振在座谈中提到,希望继续加强党建共建、教学实习等互动,培养学生具有教育教学的情怀和能力,深化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
活动现场,青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刁世存副教授开展《中国共产党历史专题讲座》,通过剖析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战略抉择与实践,引导党员教师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增强“政治三力”。讲座角度新颖、内容深刻,使党员教师们受益匪浅。
联动式对接,构建“大中小”思政育人共同体
讲座之后,双方思政教师开展联合教研,赵玮老师和刘晓明老师分别向与会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经验交流,结合具体教学备课、上课等实际问题展开分享。青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专家老师、大学生、研究生等一起观摩、互动,通过“实战”课堂,共同探讨、完善“大中小”联合体思政课教学。
赵玮老师结合具体课例进行分享,通过互动问答等方式与学生互动,课程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感受集体生活的美好,把个人力量融入到集体力量中来,主动为集体做有意义的事儿,为初中生活留下美好而珍贵的印记。“我们在国家的滋养下不断地茁壮成长,在个人发展的过程中,也要用个人的力量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学生在互动中讲出自己感受,从为班集体争取荣誉,联想到为民族复兴、国家发展助力。
00后青年教师刘晓明结合具体课例以“在顺境中行稳致远,在逆境中破局重生”为总议题开讲,在讲解中通过互动问答、故事分享会、思维导图等方式,融合张雨霏的经历,鼓励学生要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做到顺境不骄、逆境不馁,并突出态度的关键作用。
庚建凤副教授全程听完两位青年老师的课,认为两堂课都非常精彩,现场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能当场观摩这么精彩的课非常幸运。“如果你来讲这个课程你会怎么讲?”“如果你来采用张雨霏的案例,你会怎么设计?”庚建凤在点评的同时,引导现场学生参与互动、讨论。“‘集体生活邀请我’这部分,我当时用了一例到底教学,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第一个是用的张雨霏的训练团队……”现场的本科生、研究生主要为00后,交流问答的氛围非常活跃。
“怎么做一个良性的互动,有些同学还比较担心,万一冷场怎么办?怎么进行互动?两位老师的课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青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郭金鸿教授现场夸赞两位青年教师的课,并建议现场的学生们注重平常的积累,要多看、多写、多思,把生活学习中的心得融入到课堂里面,让大中小学思政课更加生动、更能入心。
姜丽华表示,此次主题党日以“联学、联建、联动”为特色,实现了党员理论素养、校际合作效能、党建引领作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为路径,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动能。未来,学校党支部将持续深化联学行动,擦亮党建品牌,努力打造新时代思政教育的“红色样板”。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鹏)
责任编辑:刘恺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