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崔永兰:以爱为炬,照亮残疾群体的希望之路
赵清华 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
2025-03-17 17:38:48原创
“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总有一些人以爱为笔,书写着温暖人心的故事,崔永兰便是其中之一。她的人生,是一部在挫折中奋起、于奉献中升华的传奇。
曾经,工伤如阴霾般笼罩着她,使她的生活陷入困境。但她并未被命运的暴风雨所击退,反而在残联的帮助下,于2014年毅然创立了春雨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在这里,她用爱与耐心,为近200名残疾青年撑起了一片希望的天空,助力他们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破茧如光:在绝境中绽放新生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莫泊桑的这句话,恰如其分地描绘了崔永兰的经历。
17岁时,因家庭原因辍学的她进入印刷厂打工,凭借着6年的不懈努力,成功掌握印刷关键技术并走上管理岗位。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猝不及防,25岁那年,一场工伤事故让她的生活陷入了黑暗的深渊。“犹如遭受晴天霹雳,我整天以泪洗面,3年多的时间里一直生活在阴霾之中,巨大的落差,让我一度动了轻生的念头。”
后来,她无意中看到了书中的一句话:“有生命就有希望。”她突然想明白了,人只要活着就有奔头,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她只是缺了几根手指头,不应该就这么消沉下去。于是她下定决心,要成为像张海迪一样有价值的人,并带着这份信念回到了原来的工作岗位。
随后,她自主创业。凭借着真诚的服务态度和重质守信的经营理念,她的公司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为她后续的助残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坚守如磐:以爱撑起助残之伞
“爱是理解的别名。”泰戈尔的这句名言,在崔永兰身上得到了完美地诠释。在接触到残疾人就业难这一问题后,她决心为这些特殊群体撑起一把“保护伞”。
2014年在残联的帮助下,她创建了春雨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春雨中心为不同能力的残疾青年提供辅助性就业和日间照料服务,针对他们心智年龄集中在五六岁的特点,中心采用“量身定岗”等服务模式,开发了穿绳组、成型组等多个工作岗位,现已帮助近200名残疾青年走出家庭、融入社会。崔永兰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他们都亲切地叫她“崔妈妈”。
在实地考察深圳“喜憨儿”洗车项目后,崔永兰成立了青岛首家“喜憨儿”洗车中心。“洗车行业对技能要求不高,经过培训的残疾青年完全能够胜任,在就业方面也比较适合这一群体。”据崔永兰介绍,为了让青年们能够顺利上岗,她和团队将车分成8个区域,具体工作分工明确,专职老师耐心地指导他们反复练习。如今,已有10多个春雨中心的青年在这个岗位上发光发热,累计洗车3700辆。这不仅是一个就业项目,也是一个让残疾青年重拾尊严、融入社会的桥梁。
爱心如潮:在奉献中涌动希望
爱如春雨,润物无声。2021年8月,春雨中心积极响应省政府、省残联号召,建立了青岛市首家“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为残疾人打造了一个融入社会、共享发展成果的温馨港湾。
通过“3+N”服务功能,春雨中心为周边残疾人提供常态化服务,开展技能培训、心理课堂、艺术培养等志愿活动400余场,直接受益超1万人次。秉承“助人自助”理念,崔永兰发起了“心智障碍者融入计划”,鼓励残疾青年及家长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在助人中收获成长与快乐。2022年,她组建了“春雨妈妈”巾帼志愿服务队,带领80多位残疾青年妈妈投身公益,搭建残健共融平台,用爱点亮希望之光。
2024年12月,春雨中心成立“琴屿浪花”春雨文创公益店,以手工文创为媒介,为残疾青年注入新活力。上万名爱心网友打卡支持,自发宣传并开展公益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助残社会氛围。这些举措不仅改变了残疾青年的生活,更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助残爱残的热潮。
责任如炬:以荣誉照亮前行路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崔永兰的辛勤付出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春雨中心先后荣获山东省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示范机构等多项荣誉,她本人也荣获中国好人、山东省自强模范、齐鲁和谐使者、“感动青岛”道德模范、青岛市三八红旗手等诸多荣誉称号。
这些荣誉如同璀璨的星光,照亮了她前行的道路,也让她深感责任重大。未来,她将继续在助残道路上砥砺前行,帮助更多残疾“孩子”实现人生价值,让爱的阳光温暖每一个角落。
正如崔永兰所讲:爱,没有国界。爱,没有距离。爱,更可以跨越时空。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是心中最无私的奉献。无论是爱,还是被爱,都是一种幸福。崔永兰的故事远未结束,她的每一步都在为更多残疾青年铺就一条通往光明的道路。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记者 赵清华 实习生 谢雪涵 通讯员 李英杰 李帅毅
责任编辑:赵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