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人服务智慧农业,赋能乡村振兴
速览淄博 | 2025-03-18 16:25:28原创
孙渤海 来源:大众新闻·鲁中晨报
春日的晨光中,淄博禾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万亩试验田泛起粼粼波光。3月17日上午9点,国网淄博供电公司临淄供电中心共产党员服务队的焦通和代毓栋正蹲在田埂旁,仔细检查着灌溉水车上的用电设备。“电压稳定,滑动轨迹精准,这设备算是经受住实战考验了!”焦通抹了把额头的汗,笑着对身旁的企业经理朱俊锦比了个OK的手势。
作为山东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禾丰种业承载着3.2万亩良种繁育重任,年培育小麦、玉米等农作物良种逾2000万斤。但每年春灌时节,朱俊锦喜忧参半。朱俊锦说:“我们的移动式喷灌车作业时,得安排人随时拖着50多米的电缆跟着,春灌期间光电缆磨损和人工成本就是个大数字。”
转机出现在2024年。国网淄博供电公司开展“四进送服务”大走访时,临淄供电中心朱台供电所的焦通在田垄间拦住满身泥点的朱俊锦:“您这灌溉车后面拖着‘黑尾巴’,既费人力又不安全,我们给您设计个‘永不断电’的方案怎么样?”
经过4个月攻坚,一条总长700多米的架空线路如银色丝带飘过试验田。这项被称作“智慧灌溉管家”的创新方案,由国网淄博供电公司投资新上小微企业台架变一台,同时采用柔性取电技术,在移动喷灌车上方3米处架设导线,通过特殊设计的铜制滑轮集电器实现动态取电。焦通说:“当喷灌车前行时,装有增强型电刷的滑轮组能自动追踪导线,供电连续性达到99.99%。”
“过去浇地必须频繁停电拖拽电缆、T接电源,五六个人忙活好几天。现在一个人就可以操作,连续作业直接不用停!”操作设备的农机手徐师傅兴奋地说。数据显示,新技术使单台灌溉车日作业面积从不到200亩跃升至500多亩,节水20%,人力成本下降80%。
这仅仅是开始。据国网淄博供电公司临淄供电中心负责人介绍,双方正在推进“双智融合”工程,即禾丰种业“智慧能源+智慧农业”等清洁能源项目,该项目将会建设部署智慧微电网,包括办公、科研、农业种植、农业生产、农业仓储、畜牧业、渔业七个“智慧能源生态圈”。同时,通过环境传感器,地温、墒情这些数据直接同步到灌溉系统,精准控制电量消耗,助力实现“双碳”目标落地。
“以前觉得电就是让机器转起来,现在明白了,电是现代农业的‘数字养分’。”朱俊锦握着服务队队员的手久久不放。春风掠过青青麦苗,银色导线在蓝天下划出优美弧线,仿佛在谱写一曲新时代的“三农”协奏曲。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孙渤海 通讯员陈晋洁)
责任编辑:李中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