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看病不再难!市三医牵头组建城市医疗集团,年门诊量同比涨24%
医苑 | 2025-03-18 17:29:19原创
江海峰 来源: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也是人民群众健康的“守门人”。2023年,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与佳家康医疗集团合作组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有效破解了群众“家门口”看病就医难题。2024年,基层年门诊量达到90万人次,同比增长约24%;家庭医生签约率增长3.3%,服务人口数由19万增加到25万。
构建紧密型医疗集团,服务李沧25万居民
据悉,目前青岛市李沧区社会办基层医疗机构占比高达82%,但却一直没有相应的医疗集团进行统一指点。2023年,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牵头与佳家康医疗集团组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整合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李沧区25万居民。集团通过强化内部议事决策机制和分工协作机制,落实分级诊疗,明确各级机构职责,制定基层医疗机构首诊疾病目录、双向转诊标准等制度性文件,促进业务协同发展。
同时,该集团建成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区域全民健康平台,可预约挂号、患者健康档案互通、检验检查预约等。心电“一张网”将50家基层机构心电纳入统一监测,2024年成功救治6例心梗患者。远程影像中心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截至2024年12月完成X线诊断3416人次,CT诊断6983人次。此外,集团制定统一药品目录,实行长期处方和远程审方,每月点评基层处方2500余份,累计完成1.5万余份。
下沉专家235人次,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
紧密型医疗集团成立后,通过专家下沉、定向培训、远程诊疗等方式,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截至2024年12月,集团内已开展联合门诊198次,下沉专家235人次,接诊患者3500余人次。编写《城市医疗集团服务手册》,涵盖50余项医疗、护理专项技术培训内容,1年内完成对基层49场次2400余人次的培训。
远程心电中心、远程影像中心和远程审方中心的建立,实现了基层检查和上级诊断。截至2024年12月,完成各类诊断报告8.2万余份,处方点评1.5万余份。集团还加强专科建设,提升结石病诊疗中心、重症医学科等核心专科,打造心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优势专科。截至2024年10月,核心专科CMI值由1.01提高到1.1,住院量同比提升10%,四级手术量提升13%。
构建分级诊疗新模式,一年多完成双向转诊近1.5万人
紧密型医疗集团创建“阶梯式家医团队”,由资深专家团队、MDT专家团队、家医指导团队和家医团队组成,提供多层级诊疗服务。目前家医团队已扩展到46支,指导团队完成会诊指导70余次。集团还依托“三高中心”、“三高基地”、“三高之家”分层管理体系,派遣专科医生融入家庭医生团队参与慢病管理。2024年集团内“三高”管理数量较去年增长8.7%,“六病”筛查人数达到12002人,较去年增加14.3%。
集团推出“家医服务包”、“互联网+服务包”、“健康管理包”的“三包”服务套餐,涵盖高血压管理、糖尿病管理等,目前已纳入1000余人的服务量。集团还实行清单管理,编写《城市医疗集团服务手册》,包括71个分级诊疗病种清单和280余条双向转诊标准。2023年9月至2024年12月,集团内完成双向转诊14576人次,其中向牵头医院转诊住院患者1157人次,出院下转621人次。
深化改革,李沧区基层年门诊量达90万人次
集团试行绩效分配围绕鼓励医疗资源下沉、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方面,设置个性化绩效核算指标,以量取酬。家庭医生完成门诊转诊、非手术住院病人上转、手术住院病人上转和医院医生完成出院有效下转、专家下沉坐诊次数、培训带教次数等方面给予绩效核算。同时加强医疗与基本公共卫生任务分配、监督、考核、评价,强化量化的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奖励性绩效工资增量部分的计提比例和总量挂钩。人事编制不变情况下,人员可按岗位需求“柔性流动”,形成动态管理机制。
通过多层赋能与同质规范化管理,2024年,该集团内基层年门诊量达到90万人次,同比增长约24%,家庭医生签约率增长3.3%,服务人口数由19万增加到25万。2024年医院同比出院人次增长9%以上,手术量增长17%,四级手术量增长70%,微创手术增长37%。
(半岛全媒体记者 江海峰)
责任编辑:江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