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热议“减重” 医生出手有何不同
高阳 来源:鲁中晨报
2025-03-19 20:53:52原创
在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习惯的变化,超重及肥胖问题日益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重要挑战。自2024年6月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会同多部门联合启动了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年”活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体重管理”再度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话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在淄博,不少医院也已纷纷开设了减重门诊,通过专业的医疗服务,帮助患者实现科学减重。而不少人在体重超标的情况下面对“减肥失利”,也想要来到医院来寻求帮助。那么,医生出手帮助“减肥”,与自己减肥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减重并不是减数字
在医学领域,超重与肥胖有着明确的界定标准。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减重门诊主治医师宫政科普说:“人体可分为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其中超重被视为亚健康状态的一种表现,而肥胖则已被定义为疾病的范畴。”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对超重与肥胖的认知仍停留在审美层面,仅仅因为体重增加或外观上看起来“胖”,就盲目追求减肥或减重。这种错误的认知观念不仅容易导致减重失败,还可能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宫政进一步介绍道,减重并非单纯追求体重数字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注重体质的调养和整体健康状态的改善。“减重门诊主要针对BMI值(体质量指数)大于28的肥胖人群和24 - 28之间的超重人群。”她介绍,评估肥胖不能仅仅依据BMI值,还需综合考虑体脂率、腰围等指标。比如运动员和健身爱好者等特殊人群,由于其骨骼肌占比大,虽然BMI值可能偏高,但体脂率并不高,因此不属于肥胖范畴。
“肥胖患者往往伴随着血脂异常、血糖及尿酸升高、脂肪肝、胰岛素抵抗等代谢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控制,将会增加糖尿病、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某些肿瘤等疾病的发生。”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内分泌科主任李艳玲介绍,在减重门诊,患者将接受全面的健康评估,包括体质指数、腰臀比、腰高比以及血脂、血糖、尿酸、胰岛素等代谢指标检测等。根据评估结果,医生会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减重方案,包括饮食调整、运动指导、药物治疗、代谢手术等。李艳玲特别提到,多学科联合治疗是减重门诊的一大特色,内分泌科、营养科、心内科、消化科、中医科、心理科等多个科室共同协作,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
易被忽视的青少年肥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青少年肥胖问题日益凸显。当“减重”不再是个人烦恼,而是上升到了全民话题的高度,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意识到孩子肥胖问题的严重性。
“家长们不再仅仅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更开始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李艳玲介绍,尽管家长们的意识有所提高,但青少年肥胖问题依然严峻。“肥胖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增加成年后患各种慢性疾病的风险,还会对其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此外,肥胖的青少年往往容易遭受同龄人的嘲笑和排挤,导致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其社交能力和生活质量。”
针对青少年肥胖问题,李艳玲建议家长们将孩子肥胖防控的关口前移,做到“管住嘴,迈开腿”,从源头上遏制肥胖的发生。她指出,青少年肥胖往往是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所致。现代生活中,高糖、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充斥市场,加之电子产品的普及减少了孩子们的运动时间,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青少年肥胖问题的日益严重。然而,肥胖带来的健康影响在孩子年纪小的时候往往不轻易显现,很多家长因此忽视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肥胖不仅仅影响孩子的体态,更是一种潜在的代谢性疾病。”李艳玲主任强调,“它可能导致血脂异常、血糖升高、胰岛素抵抗等一系列代谢问题,增加孩子成年后患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更令她担忧的是,肥胖还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导致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
李艳玲表示,预防青少年肥胖的关键在于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家长们应该引导孩子远离高糖、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的摄入;同时,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减少久坐时间,增加运动量。
“管住嘴,迈开腿”,这看似简单的六个字,却是预防青少年肥胖的不二法门。李艳玲强调,家长们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健康意识,让他们认识到保持健康体重的重要性。同时,学校和社会也应该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如果孩子的体重已经超出了正常范围,应该及时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为孩子们提供科学、个性化的减重服务。”
摆脱焦虑,避免陷入减肥误区
“其实我对比以前已经瘦了不少了,但是只要一反弹,或者体重一有变化,就会很焦虑。网上的各种减肥方法我都试过了,但现在仿佛陷入了瓶颈期,体重甚至还回弹了,后来我看有网友分享去医院减重门诊,所以也想来试试看。”3月17日,26岁的刘琳(化名)忧心忡忡地来到了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减重门诊。“一看到秤上的数字变高了,我就睡不着觉了。”
事实上,像刘琳这样因减肥而愈发焦虑的人在减重门诊并不在少数。宫政指出,自开春以来,减重门诊的就诊人数明显增加,其中有不少人从体态上看,很难与“胖”联系到一起,部分人的BMI值甚至处于正常范围,对于这部分人群,医生通常会劝解他们回去正常饮食、放平心态即可。
减重是一个长期且需要耐心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过分焦虑。李艳玲在接受采访时同样强调了心理干预在减重中的重要性。她表示,肥胖患者往往伴随着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将影响减重效果和生活质量。因此,在减重门诊中,心理科医生也会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干预。“在减重过程中要注意科学、合理的方法,避免盲目跟风或者采取极端措施,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李艳玲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实现科学减重。通过减重门诊的努力,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到肥胖的危害性,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控制体重,守护自己的健康。”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高阳 通讯员 宋天印 王其超)
责任编辑:孙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