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县“提振消费信心 激发市场潜能”新闻发布会召开
潘理溱 来源:鲁中晨报
2025-03-21 09:28:47原创
消费是连接生产与民生的关键环节,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动力。3月20日,滨州市惠民县举行“提振消费信心,激发市场潜能”新闻发布会。
惠民县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景乐军,县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军,县商务局局长杨东溟,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副书记范海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彭泽光出席发布会;县委宣传部新闻科长王晓燕主持。
2024年,滨州市惠民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启动“消费促进年”活动,致力于推动消费品的以旧换新,成功实现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6亿元,同比增长8.3%。限上社零额达到26.57亿元,增长23.5%,位居全市第一。
2025年3月3日,惠民县召开提振消费工作会议,从五个方面部署全面提振消费行动,旨在激发市场潜力,增强企业发展活力,推动消费模式的创新和多样化。力争本年度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3亿元,同比增长8%,限上社零额实现两位数增长。
惠民县商务局局长杨东溟在发布会上说,为有效激发消费增长动力,积极发挥政策引领作用,以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为切入点,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全面激活消费市场。
政策驱动,激活消费引擎。充分利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通过财政、金融、平台、厂家、商家等多方资源的统筹协调,形成强大合力,推动生产端、流通端、消费端紧密衔接、同频共振。
规模效应与社会效应双提升。在放大规模效应方面,政府通过精准施策,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形成规模效应显著的消费拉动力。为进一步提升消费活力,政府还配套发放了100万元汽车消费券,有效刺激汽车消费市场回暖。
活动引领,消费热情高涨。全年将举办80场次以上的专题促消费活动,活动涵盖汽车消费节、家电消费季等行业专项活动,以及春暖花开、夏日缤纷等季节性场景活动,还有五一嗨购、国庆换新等节日主题活动。托胡集书会、火把李庙会等地方特色文化活动载体,开展矩阵式协同促消费活动。全年将举办20场次以上的活动,通过宣传推介惠民好品、美食、非遗等地方特色资源。
流通带动,夯实消费基础。在流通领域,着力培强农村电商业态,通过优化电商直播基地、供应链基地、电商产业带等功能配套,不断提升农村电商的发展水平。全年将培训农村电商人才1000人次以上,力争带动农村网络零售额实现12亿元以上的增长。同时,积极推进县域商贸建设,致力于打造县城商贸综合服务中心、高品质美食街区和夜市消费聚集区。通过推动大型商贸流通企业下沉镇街,政府正逐步实现县级物流配送中心、镇街商贸中心全覆盖的目标。
企业拉动,释放消费潜力。在激发企业活力方面,通过精准招商、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积极引进现代服务业企业和知名商业品牌。企业的入驻不仅为市场带来更多的优质产品和服务,更能促进首发经济、数字经济、健康经济等新兴业态的发展。同时,加大个转企、产转法、小升规等培育力度,全年新增限上批零住餐单位60家以上。
惠民县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景乐军在发布会上说,惠民县聚焦失能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持续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全力激活养老服务消费潜力,将适老化改造纳入以旧换新行动,全面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和生活质量。
政策支持。特别关注失能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持续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并将居家适老化改造所需的物品和材料购置纳入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的重点支持范畴。同时,对全县范围内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及适老化改造对象进行详尽的勘察,确保全面摸清底数,精准锁定改造户数。
培育养老新业态。联合工商银行等单位共同出台了《惠民县积分养老实施方案》,并积极与餐饮、药店、医院、家政、旅游、居家上门服务机构等洽谈合作,共同成立惠民县为老服务联盟。借助敬老月活动,成功举办老年积分卡普及宣讲会,广泛动员全县老年人积极办理并使用老年积分卡。
推动医养结合建设。大力支持拥有100张及以上床位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并鼓励其按照医务室级别进行高标准建设。同时,支持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法合规在养老服务机构内部设置家庭医生服务点,推动两证齐全医养结合机构达到10家。
社区养老方面,充分发挥其依托作用,聚焦老年人“家门口”的养老服务需求,大力推进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2025年,全县将建成6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
“甜蜜经济”和“地名经济”。围绕“海誓山盟·惠爱一生”的婚姻品牌,积极推动地方特色文化、产业文化与婚俗改革的深度融合,为婚俗、文旅与商业的协同增效注入新的活力。为此,民政部门联合宣传、妇联等部门精心筹备第三届集体婚礼,并成功举办了相关主题展会,有效链接了婚育服务、婚嫁行业、零售餐饮等传统业态。同时,借助鑫诚田园婚庆嘉年华、鑫诚卡农婚礼艺术中心及大寺金街等项目平台,将婚俗文化融入其中,推动婚俗改革,进一步激活区域经济。
推广惠民“地名好品”。积极开展以“品尝美食”“品味文创”“品鉴工艺品”“品质工业品”为主题的地名好品评选活动,并授予入选产品统一标识。借助胡集书会、消费节等平台,大力宣传推介这些优质产品,有效提升了家乡的美誉度和产品的知名度,成功推动“地理标志”向“经济标杆”的华丽转变。
此外,聚焦民政部门职责,进一步落实兜底保障政策,提高九类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水平,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扩大社会救助覆盖面,构筑坚实的消费支撑体系。
惠民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军在发布会上说,县住建部门聚焦“稳市场、提品质、促发展”的核心目标,从供需两侧入手,积极统筹推进政策落实,全力提振住房消费。通过强化政策供给,激发市场活力,为房地产市场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构建政策支持体系,优化市场环境。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动全县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构建了一个集“供给优化+需求提振+服务提质”于一体的政策支持体系。在供给端,推行放宽用地供应和交易渠道、容积率动态调整等创新举措,以推动新建项目品质的升级。在需求端,推出购房总价款1%的消费券补贴(上限1万元)、三孩家庭3万元购房补贴、高层次人才专项补贴等差异化激励政策,旨在带动住房消费。在服务端,通过预售资金灵活监管、物业评星定级等措施提升服务效能,为市场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发放消费券,撬动消费。政策实施以来,采取“线上融媒体传播+线下楼盘政策解读”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宣传力度,累计发放购房消费券约140万元,惠及购房群众210余户,有效撬动了住房消费,累计撬动约1.4亿元的住房消费市场,市场活力显著提升。
深化活动赋能,释放消费潜力。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深化与购房展销的融合。依托“孙武不夜城”“胡集书会”等活动,推出“购房代金券狂欢活动”,发放面值3000元的购房券1200余张。同时,举办“安家惠民·一站式住房消费嘉年华”活动,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金融助力”的政企银三方联动模式,构建一个涵盖政策咨询、看房选房、金融支持等环节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切实满足群众的住房需求,推动惠民政策的有效落地。
惠民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副书记范海英在发布会上说,2025年,县文旅局将实施精品塑造、服务提升、业态培育、活动引领等四项工程,推动文旅消费提质,打造“区域旅游目的地和消费中心城市”。
聚焦产业提级,实施“精品塑造工程”。围绕业态产品开发、优质景区运营、文旅商综合服务、旅游装备制造等4个方面,积极招引文旅项目。加快推进“空中奇遇”魏集航空嘉年华项目落地;落实全市“百里黄河自驾游”项目,建设白龙湾旅游风景区,积极培育3A级旅游景区,争创示范性旅游风景道驿站,打造黄河近郊游亮点项目。
聚焦文旅提质,实施“服务提升工程”。改造提升现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沉浸式惠民旅游打卡点,举办旅游服务技能大赛,开展游客满意度提升专项行动,建设“好客山东 惠民有礼”旅游服务品牌和“好客山东·好品惠民”系列文创旅游产品。针对不同游客群体,提升欢乐亲子游、学生休闲游、银发康养游、“到惠民赶曲艺大集”文化体验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对接研学需要,丰富“孙子文化”“国防教育”“跟着课本游惠民”等系列主题研学课程,进一步拓展研学市场,持续打造孙子文化研学旅游目的地。
聚焦消费提振,实施“业态培育工程”。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推动“文旅商”融合发展,与山东文旅集团、拈花湾文旅集团合作,丰富孙武古城、魏集古镇、鑫诚田园三大4A级景区业态创新文旅消费场景,推动大寺金街旅游休闲街区建设,加快全季酒店等项目建设进度,争创省级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整合景区酒店资源,推出景区+酒店、美食+景区、景区+影院等不同形式的惠民旅游通票,激发消费新活力。
聚焦形象提升,实施“活动引领工程”。举办节庆活动促消费人气。积极指导各镇(街道)、各旅游企业策划举办民俗文化艺术节、花卉展、奇石展、桃花节、蓝莓节、槐花节、广场舞大赛、青少年障碍赛、庆祝5.19中国旅游日等70余项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推动活动、会展经济提升。在济南、淄博等客源城市举办惠民旅游推介招商会,邀请旅行商到惠民考察体验,拓展客源市场,打造区域旅游目的地及消费中心城市。
惠民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彭泽光在发布会上说,为优化消费环境,提振市场活力,切实增强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和信心,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将立足实际,努力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氛围。
实施消费环境引领行动。深化“放心消费在惠民”品牌创建,培育放心商店、市场、网店等放心消费单位50家以上,动态培育放心消费直播间1家;指导放心消费示范单位主动承诺亮诺,保障商品和服务质量,通过标杆示范带动整体消费环境提升。培育线下无理由退货单位100家,保障消费者购物“后悔权”。试点推行先行赔付制度,逐步构建市场主导、企业参与、部门引导的多层次先行赔付机制,推动消费纠纷快速处理,切实提升消费体验。常态化开展消费维权宣传、“你点我检·服务惠民生”、免费计量检定活动,全面提升消费者维权意识,引导经营者规范经营,共同构筑诚信和谐、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着力提升消费供给品质。强化品牌赋能,完善全县品牌培育库,着重培育一批“好品山东”“好品滨州”和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开展“泰山品质”认证,大力发展有机产品、绿色产品,加快培育优质消费品牌,以品牌引领推动消费品质提升。同时,深入挖掘惠民产品品牌故事,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宣推,让更多惠民优质商品和服务被看见、被购买,不断扩大惠民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
持续优化消费市场秩序。开展“守护消费”铁拳行动,聚焦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健全完善“抽检+监管+执法”联动工作机制,全力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加强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监管,开展违法广告整治,规范网络交易行为,严厉查处假冒伪劣、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缺斤短两等违法行为;持续加强电子产品、电动自行车、燃用气具、家居家装、“一老一小”用品等重点产品和服务质量监管,切实消除消费领域风险隐患。进一步畅通消费快速维权渠道,推行投诉信息公示,落实快速回应机制,加强消费纠纷多元化解,切实增强消费意愿、提振消费信心。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 潘理溱 通讯员 王晓燕 卢树斌)
责任编辑:田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