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瘫痪者行动,为失语者发声!中国脑机接口技术加速落地,医保已立项
徐晨 来源:大众新闻
2025-03-21 18:13:22原创
微米级厚度、便利贴大小,却能让瘫痪患者直立行走、让丧失语言功能患者与外界交流。脑机接口是近年来各国争相研究的热点,一旦投入应用,将为许多不治之症带来新希望。
最近,我国在脑机接口研究领域取得一系列新突破,多项表现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目前,国家医保局也已对相关技术价格进行立项。
让瘫痪者行走,为失语者发声,还能意念遛“狗”
3月20日,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宣布,中国自主研发的“北脑一号”智能脑机系统已顺利完成第3例植入,目前所有植入者恢复良好。其中,一名瘫痪患者可以通过意念操控机械臂实现倒水、喝水等精细操作;因渐冻症而失语的患者可以通过系统表达“我要喝水”“我今天心情很好”等需求和情绪,并且此为国际首次通过无线全植入脑机系统实现失语患者语言解码。
据研发团队介绍,该系统已实现128个通道同时采集信号,为全球同类脑机产品最大信号通量,且信号采集精度、信号传输和处理性能均为世界先进水平。
“北脑一号”
在上海,华东理工大学研究团队通过一套脑机接口系统,可实现意念操控机器狗。通过这套“面向四足控制的混合现实增强脑-机接口系统”,无需动口动手,只需“动动脑筋”,机器狗就能执行相应指令。
作为脑机接口概念的延伸,脑脊接口同样是研究热点。不久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团队完成全球首批脑脊接口植入手术,通过在脑部和脊髓植入电极芯片,帮助截瘫患者重新站立行走。
脑机接口,何方神圣?
人类关于脑机接口的想象,也存在于近年来大火的影视作品中:《黑客帝国》中,主人公正是通过脑机接口与矩阵系统连接,穿梭于现实与虚拟世界;在《阿凡达》中,下肢瘫痪的主人公也是通过脑机实现对“阿凡达”的控制。
电影《阿凡达》中的脑机接口
所谓脑机接口,就是在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直接连接的通路。人类大脑在思维活动时会产生脑电波,而脑机接口则通过识别脑电波特征直接读取大脑意图,将其转化为计算机指令,从而实现人与机器或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联通。某种程度上来说,脑机接口就是自带落地效果的“读心术”。
目前,脑机接口技术主要分为非侵入式和侵入式两类。其中,侵入式脑机接口是通过手术将电极或芯片直接植入大脑内部,以获取脑电信号;这种接口获取信息更精准,但有创伤、恢复期相对较长,容易引发免疫反应和愈合反应。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是在头皮表面使用电极、传感器等设备,获取大脑活动信息;此类接口易操作、安全性高,但获取信号的精准度相对较低。
加速落地,最快今年进入临床试验
如此神奇的脑机接口何时才能落地?
综合各方信息,目前脑机接口技术发展仍处于早期,相关研究团队都在加速推进脑机接口应用研究,优化相关模型算法,以不断提升其精准度和安全性。此外,轻便化、无线化也是目前各团队正努力追寻的目标。
不过,也有迹象表明,脑机接口的现实应用可能比想象中来得更快。“北脑一号”的研发团队就透露,该系统有望在今年通过申报,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目前,国家医保局也已将该项技术立项。3月12日,国家医保局发布《神经系统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其中专门为脑机接口新技术价格单独立项,设立了“侵入式脑机接口植入费”“侵入式脑机接口取出费”等价格项目,各地对接落实立项指南后,脑机接口医疗收费将有规可依。这意味着,脑机接口的服务收费路径已经铺好,一旦脑机接口技术成熟,即可快速进入临床应用。
国家医保局为脑机接口新技术价格单独立项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中国青年报、国家医保局、北京日报等
(大众新闻编辑 徐晨 整合 策划 单青 李萌博)
责任编辑:张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