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推进“双报到”,校社共建“连心桥”
来源:鲁东大学
2025-03-20 09:02:33
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将“双报到”工作作为学院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重要实践平台,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引导党员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担当,在理论传播、文化传承、安全教育等多个领域深耕细作,切实为社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努力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建共治的校地党建工作新格局。
一、理论宣讲传薪火。学院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优势,积极开展理论宣讲,传播党的声音。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国两会精神等主题开展系列宣讲活动。创新宣讲形式,邀请社区居民“走进来”,进校参观学习,与师生同上一堂党课;同时,开展故事分享会,让儿童化身“小老师”现身说法,打造沉浸式学习体验。深化理论阐释,学院教授以《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题,深入浅出地讲解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性,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二、文化寻根传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文化基因和精神血脉。学院通过开展非遗知识普及活动,讲授脸谱、剪纸、拓印等非遗项目的历史传承与特点,拓宽居民视野,引导居民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举办现场体验活动,开设“红色脸谱绘童心”“剪纸艺术传古韵”“探秘非遗拓印技”等实践“小课堂”,让居民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助力非遗传承与创新。
三、行走思政筑魂心。关注社区青少年成长,精心策划“大手拉小手”行走思政课活动。充分发挥学校文化资源优势,精心设计研学路线,组织社区青少年参观学校文学博物馆、胶东清代书画馆等,引导青少年们从一件件珍贵作品、一个个鲜活人物事迹、一幅幅生动绘画作品中,深入了解历史、真切感受当下,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文化底蕴,厚植爱国情怀,让思政教育更加入脑入心。
四、科普宣导筑安全。学院精准对接社区需求,开展安全教育,全面提升社区青少年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常态化开展交通安全、食品卫生、网络安全等教育宣传,不断增强居民的安全防范意识。在暑假等重要时间节点,邀请专业救生人员开展防溺水知识宣讲,通过现场演示和模拟演练,提升青少年的防溺水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五、调研共建绘新图。积极与社区开展党建联建,探索党建工作新模式。选派优秀党员常驻社区,积极参与社区日常事务管理,为居民提供政策咨询、事务代办等贴心服务。协助社区开展调研,全面了解社区党建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居民的需求,为社区党建工作提供针对性建议和解决方案。通过校地共建,共同绘就党建工作新蓝图,推动社区治理迈上新台阶。
(通讯员 滕军艳 邢希娜)
责任编辑:张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