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打开

探秘“屠苏酒”

大众新闻客户端 

2025-03-28 16:37:58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中的《元日》一诗,隐藏着一种药酒——屠苏酒。屠苏酒与中医药文化有何渊源?《本草纲目》中是如何记载的?今日,与您分享屠苏酒的故事。

屠苏酒,被古人称为“岁酒”。饮屠苏酒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共饮屠苏酒,以祛邪避瘟,求得长寿。

传说屠苏酒是由汉代名医华佗创制而成,后由唐代名医孙思邈流传开来。据史料记载,汉末至魏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疫病流行最为严重的时期之一,寒冷的冬春之季,也是疫病暴发的高峰时节,屠苏酒作为避瘟防疫的药物在此时得到了广泛应用。

经过历代相传,饮屠苏酒不仅成为预防瘟疫的一种方法,也演变成中国人守岁祈愿的风俗。屠苏酒的药香,与杯中的氤氲酒香,寄托了人们对新一年健康平安的美好祝愿。

关于屠苏酒的配方,历代医书常有记载,药物组成略有不同,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本草纲目》,去探寻屠苏酒的“秘密”。

【方源】《小品方》引华佗方(见《本草纲目》卷二十五)

【组成】赤木桂心七钱五分 防风一两菝葜五钱 蜀椒 桔梗 大黄各五钱七分 乌头二钱五分 赤小豆十四枚

桂心、乌头、防风——散寒祛风(此三味药物味辛,性温,辛能散,温能通,既可以把身体中致病的邪气通过发汗的方式排出,又能循环鼓舞流通身体中的气血,起到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菝葜、蜀椒——解毒,杀虫,健胃(消灭消化道致病微生物,蜀椒也是汉代流行的避疫酒“椒柏酒”的主要原料)

大黄——排出滞浊之气(大黄是一味泻下药,能荡涤污浊,推陈致新,泻出体内宿毒,被称为药中“将军”)

桔梗——除寒热,祛风痹,下蛊毒(归肺经,行药力,有助于缓解呼吸道疾病)

赤小豆——避邪(南北朝时有冬至日食赤小豆以避邪的习俗)

功效】辟疫疬一切不正之气。

综合以上药物的功效,屠苏酒具有防治瘟疫、祛风散寒、杀虫灭菌的作用。

【用法】以三角绛囊盛之,除夜悬井底,元旦取出置酒中,煎数沸,举家东向,从少至长次第饮之。药滓还投井中,岁饮此水,一世无病。

将药物放入红色的三角形布袋中,在除夕日放入井中,元日清晨取出后置酒中煮沸。屠苏酒的药滓放还井中,饮井水亦能起到避瘟防疫的功效,不仅能治愈疾病,还能有效防止疫病的传播,不失为中医“治未病”的有效举措。

古代饮屠苏酒还有着特定的饮用顺序,要从年少者饮起,年长者在后。北魏·董勋解释道:“少者得岁,故贺之;老者失岁,故罚之。”暗含祝家中老人长寿之意。这种风俗在宋代仍很盛行,苏轼在《除夜野宿常州城外》写道:“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苏辙《除日》诗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

温馨提示:文中药酒请勿自行调配,谨遵医嘱。 

(作者:蔡晓彤 陈蕊 刘泽逸)

责任编辑:高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