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托育服务的发展经验
思享+ | 2025-03-28 17:52:28
来源:学习时报
□刘志敏
在全球生育率下降和家庭结构不断变迁的大背景下,托育服务成为缓解生育压力、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备受世界瞩目。美国托育服务因其独特的多部门交叉管理和联邦制分权结构,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关注度,其发展经验为全球托育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美国托育服务发展的历程。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工业化进程加速,城市化快速发展,大量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传统家庭照护模式难以为继,托育服务需求应运而生。这一时期,托育服务主要由慈善机构和宗教团体提供,主要面向低收入家庭和单亲家庭。服务内容以基本看护为主,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更多是出于慈善目的而非教育或儿童发展。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和监管,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托育服务尚处于摸索阶段。尽管如此,这一时期的探索为后续托育服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中期,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女性就业率进一步提高,托育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为应对这一社会需求,美国政府开始介入托育服务领域。1965年,联邦政府启动了“开端计划”,旨在为低收入家庭的儿童提供早期教育、营养和健康服务。这一计划的实施标志着托育服务从慈善行为向社会公共服务的转变。与此同时,私营托育机构开始蓬勃发展,逐渐形成以市场为主导、政府补贴为辅的托育服务体系。1990年,颁布《儿童保育与发展固定拨款法》,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托育服务的资金支持。这一时期,托育服务不仅关注儿童的基本看护,还开始注重儿童的早期发展和教育,服务质量显著提升。
21世纪,美国托育服务进入成熟期,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托育服务的投入与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2002年,《儿童保育与发展固定拨款法》到期后,政府继续提供资助,并于2014年重新授权该法案,明确了儿童发展的目标,提高了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率,重点用于提升保育质量和建立新的健康安全标准。此外,政府还通过税收优惠、补贴政策等方式鼓励企业提供托育服务,支持家庭平衡工作与育儿责任。如今,美国托育服务已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多元参与的格局,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涵盖了早期教育、健康服务、家庭支持等多个方面。托育服务不仅成为支持家庭的重要社会基础设施,也成为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缩小社会不平等的重要工具。
美国托育服务发展的关键举措。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美国政府出台了多项促进托育服务发展的政策:通过“从出生到五岁的学前教育发展补助金”项目来完善儿童保育教育体系;通过“开端计划”和“早期开端计划”为家庭创建能提供支持且可靠的社区环境;通过“儿童保育和发展专项补助金”项目,让低收入在职家庭更有机会获得负担得起的儿童保育服务;通过“儿童及被抚养人看护税收抵免”项目提供育儿补贴,用于抵消保育费用。2014年,国会拨款5亿美元用于“早期开端——儿童保育合作伙伴计划”,旨在将早期开端计划的高质量标准引入儿童保育中心,帮助低收入家庭获得高质量的婴幼儿保育服务。
托育服务标准化和监管。美国建立了严格的托育服务标准体系和监管体系,主要举措为改善托育质量评估系统和加强托育机构监管。具体而言,美国推出了“质量评级与改进系统”,对托育机构进行定期评估和分级,以促进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通过逐步的质量改进,帮助托育机构从基本的许可标准提升到更高的质量水平,具体包括师生比、设施安全、课程设置等。例如,大多数州要求托育机构的师生比不超过1:4(婴儿)和1:10(学龄前儿童)。
从业者专业化建设。美国高度重视托育服务从业者的专业能力培养。从业者通常需具备儿童发展、早期教育等相关领域的学位或证书,培训内容涵盖儿童发展、急救、行为管理、特殊儿童的支持等方面的内容。例如,加州规定托育服务从业者需完成至少120小时的早期教育培训。部分州如路易斯安那州要求所有托育教师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获得婴幼儿或家庭托育的相关认证,并最终推广至全州。此外,联邦政府还通过“托育服务职业发展基金”支持从业者的继续教育和职业发展。据统计,2020年,美国托育服务从业者的平均培训时长达到200小时。
多元化服务模式。美国的托育服务模式灵活多样,包括家庭式托育、中心式托育、企业托育等,以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家庭式托育通常由个人在家庭环境中提供小规模服务。这种模式通常收费较低,且时间安排灵活。中心式托育则提供更专业的教育和健康支持。企业托育则由雇主提供,旨在帮助员工平衡工作与家庭责任。据统计,2020年,美国约有60%的托育服务由私营机构提供,30%由非营利机构提供,10%由政府直接提供。
数字技术的应用。美国通过广泛采用数字技术,显著改善了服务品质、运营效率和安全性。具体措施包括:第一,利用在线管理平台简化托育机构的日常管理,涵盖儿童考勤、活动规划和财务处理,同时实现与家长的即时互动。第二,远程监控系统的部署提升了安全系数,家长可通过移动设备实时查看孩子在托育中心的活动。第三,通过数据分析技术,托育工作者能够收集并分析儿童成长数据,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方案。第四,虚拟培训平台为托育人员提供了灵活的学习机会,提升了其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第五,数字互动工具促进了家长与托育机构的紧密联系。这些措施共同提升了托育服务的透明度、安全性和教育成效,同时加强了家长的参与度。
美国托育服务的发展经验。政策设计的系统性与可持续性。美国在托育服务领域的政策设计展现了其系统性和可持续性的优势。通过立法和财政拨款,美国不仅为托育服务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支持,还建立了多层次的政策框架,确保服务的长期发展。这种系统性的政策设计不仅覆盖了托育服务的各个方面,还通过动态调整机制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从而实现了政策的可持续性。托育服务发展需要长期稳定的政策支持,而非短期的临时措施。通过建立多层次的政策框架和动态调整机制,政府可以确保托育服务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质量评估的科学性与透明性。美国在托育服务质量评估方面的实践展现了其科学性和透明性的优势。通过建立全面的质量评估体系,不仅规范了托育机构的硬件设施和师生比等量化指标,还对课程设置、从业者素质等软性指标提出了明确要求。这种科学性和透明性的质量评估体系为家长提供了清晰的选择依据,同时也为托育机构的改进指明了方向。托育服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儿童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建立科学、透明的评估体系至关重要。通过明确的质量标准和公开的评估结果,政府可以提高家长对托育服务的信任度,同时推动托育机构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从业者职业化与社会认同。美国在托育服务从业者职业化建设方面的实践展现了其对人力资源的高度重视。通过政策支持和社会认同,建立了完善的从业者培训体系,要求托育服务从业者必须接受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关资格。这种职业化建设不仅提升了托育服务的质量,还提高了从业者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吸引力。托育服务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从业者的专业水平,因此推动从业者职业化是提升服务质量的关键。通过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和资格认证制度,政府可以确保从业者具备足够的专业能力。同时,提升社会对托育服务从业者的认同感,有助于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这一行业。
服务模式的灵活性与包容性。通过多样化的服务模式,美国能够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既覆盖普通家庭,又特别关注特殊群体,其核心在于以家庭为中心,注重服务的多样性和适应性,同时通过政策倾斜和专项补贴,确保低收入家庭、单亲家庭以及有特殊需求的儿童也能获得高质量的托育服务。其经验启示在于,托育服务的设计应以包容性和公平性为原则,确保不同背景的家庭都能获得平等支持。同时,灵活的服务模式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变迁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为托育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这种理念和实践为其他国家构建普惠、公平的托育服务提供了宝贵经验。
(作者系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创新发展处处长)
责任编辑:熊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