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第二家!央企控股的中航产融宣布主动退市
赵帅 石宪亮 来源:大众新闻·经济导报
2025-03-31 11:13:00原创
继玉龙股份(601028.SH)宣布主动退市一周后,另一家A股国资控股上市公司也宣布要主动退市。
年内第二家,A股历史第七家
3月28日,中航产融(600705.SH)公告称,公司经营面临重大不确定性,可能会对公司造成重大影响,公司拟撤销在A股的上市。前一日晚间,公司公告收到控股股东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工业”)的函件,中航工业拟筹划与公司相关的重大事项。公司股票将于3月28日起停牌,停牌时间不超过5个工作日。
据经济导报财经研究院统计,这是继二重重装、上海普天、经纬纺机、航天通信、亚星客车、玉龙股份6家公司后,又一家主动启动退市程序的A股上市公司。中航产融可能是2025年第二家、A股历史上第七家主动退市A股的上市公司。
行权价高于收盘价低于每股净资产
中航产融成立于1992年7月,注册资金88.25亿元,于2012年8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第一家金融控股类上市公司。中航工业直接持有中航产融39.89%股权,间接持有11.13%股权,总计持有51.02%公司股权,为公司控股股东。
作为中航工业的产业投资与金融服务平台,中航产融聚焦产业投资和综合金融两大业务方向。主要通过旗下中航租赁、中航信托、中航证券、中航财务、中航期货、中航融富、航空投资、中航资本国际等机构,开展融资租赁、信托、证券、财务公司、期货、公募基金、产业投资、国际金融等业务,拥有丰富多元的金融服务工具。同时,围绕航空专业,重点布局航空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此次终止上市,尚需经出席中航产融股东大会的全体股东所持有效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且经出席中航产融股东大会的除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和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外的其他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为充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中航产融本次终止上市方案设置异议股东及其他股东保护机制。公司本次终止上市事项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中航工业向包括异议股东(在股东大会上对《关于以股东大会决议方式主动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事项的议案》投反对票的股东)在内的、除中航工业及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等外于现金选择权股权登记日登记在册的全体A股股东提供现金选择权(限售或存在权利限制的股份等情形除外)。现金选择权的行权价格为3.54元/股,略高于公司停牌时收盘价的每股3.44元,但低于2024年三季度末的每股净资产4.2379元。
业绩下滑,面临27亿元诉讼
财务数据显示,中航产融2022年、2023年、2024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80亿元、2.90亿元、5.99亿元,分别同比下滑62.42%、82.75%、13.24%。2024年,公司业绩预告中指出,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4800万元,出现亏损。
2023年度及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的主要营业收入来源于租赁公司业务。公司曾表示,中航产融下属子公司中航租赁经营融资租赁业务。中航租赁是经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批准的国内首批内资融资租赁企业,也是国内目前唯一一家中央企业投资、拥有航空工业背景的专业融资租赁公司。
公司对业绩下滑解释称,一是公司业务结构转型调整,营业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有所下降;二是受外部宏观经济形势等影响,市场整体资产价格承压,公司持有的资产账面价值出现一定下滑。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3月21日,公司发布公告称,因股权回购纠纷被中国人寿起诉,于2025年3月20日收到北京金融法院送达的民事起诉状、应诉通知书等文书,涉案金额暂合计27.1亿元。案件已由北京金融法院立案受理,尚未开庭审理。中国人寿要求中航产融支付股权回购价款本金及利息并扣除期间分红,承担相关诉讼费用,总价款暂计算为27.1亿元。
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拓宽多元化退出渠道
去年4月《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必须始终践行金融为民的理念,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更加有效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证监会在随后出台的《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要求,要逐步拓宽多元化退出渠道。一是以优质头部公司为“主力军”,推动上市公司之间吸收合并。二是以产业并购为主线,支持非同一控制下上市公司之间实施同行业、上下游市场化吸收合并。三是完善吸收合并相关政策,打通投资者适当性要求等跨板块吸收合并的“堵点”。四是上市公司通过要约收购、股东大会决议等方式主动退市的,应当提供异议股东现金选择权等专项保护。
博士生导师、山东财经大学当代金融研究所所长陈华教授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市公司主动退市是股票市场健康发展重要、必备的一环,也是对投资者最好的保护。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竞争的结果必然是优胜劣汰,股市“有进有出”是正常现象。股市具有高风险性,投资者要多学习专业知识,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理性投资。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石宪亮 见习记者 赵帅)
责任编辑: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