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打开

淄博高新区首届“自然有礼”后备厢市集暨春耕生活节启幕,传承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速览淄博 | 2025-03-30 11:26:59原创

潘海波    来源:大众新闻·鲁中晨报

“到农村里来感觉真好,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3月29日,淄博高新区居民李先生在淄博高新区三月三生态农场满载而归。当天,淄博高新区首届“自然有礼”后备厢市集暨春耕生活节正式拉开帷幕。作为“黄河大集”春季系列活动的重头戏,本次活动深度融合传统文化、创意市集与农耕体验,旨在通过多元形式推动乡村振兴,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创意市集点燃乡村活力

上午9点左右,抵达现场的私家车车主们正忙碌地布置着各自的“移动商铺”。打开后备厢,蔬菜、丸子、酒水等农产品及手工艺品琳琅满目,创意与便利完美融合。现场还设有免费义诊、视力检查、收纳整理等便民服务摊位,为游客提供一站式体验。

在义诊区,淄博视欣眼科专家团队运用专业设备,为市民进行视力检测及眼健康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通过实用案例,向市民普及科学用眼知识,从近视防控到日常护眼,再到渐近镜片的选择,现场给予个性化建议,并为有需求的市民建立眼健康档案,解决他们的就诊困扰。“没想到一副渐近镜就能解决看远看近的问题,太方便了!”几名爱美女士兴奋地说道。 活动现场,市民纷纷表示,通过眼健康检测及时了解自身眼健康状况,还学到了实用的护眼技巧,真正实现了“家门口的惠民服务”。 而淄博潍淄医院、华庚医院的医护人员正为市民免费量血压、普及医疗知识。“您这血压偏高,饮食上得多加注意啊。”医护人员耐心叮嘱着每一位测量的市民。

市民热捧,农产品与手工艺品畅销

“今天带了三四十斤红泡椒,没想到这么受欢迎,很快就卖完了!”临淄女汉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社长袁红笑得合不拢嘴。家住附近的刘女士捧着“抢”到的红泡椒,又从市集上买了一瓶酒,她告诉记者:“后备厢市集这种形式很新颖,家门口就能赶集,真是太方便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仇丸子传承人邵秋莲现场煮起手工丸子,香气四溢,市民品尝后纷纷赞不绝口。

智慧农业,让市民大开眼界

活动现场,市民们还参观了农场的核心区域——农业科技蔬菜种植园区,这里宛如一座现代农业的智慧殿堂。钢结构展示架上,各类盆栽蔬菜排列得井然有序,悬挂在空中的喷淋装备有序运转,精准而高效地为蔬菜输送水分。园内采用立体式种植模式,芹菜、香菜、韭菜、白菜、生菜、甘蓝、菜花、草莓等多种蔬果茁壮成长,同时利用现有土地设置帆布鱼池,实现生态循环。

紧邻蔬菜博览园的是户外的大鹅水塘与香猪竹林。7只大鹅在水塘中嬉戏,十多只小香猪在竹林里撒欢,时而依偎在竹林一角,时而疾驰奔跑,引得市民们驻足观看,笑声连连。

农场主分享发展经验,展望未来

农场主李广信介绍,农场占地170亩,涵盖农业种植区、畜牧养殖区、生态观光区、科普研学区、田园会议区以及农科培训中心六个区域。凭借出色的发展模式与成果,农场先后被山东省农业厅评为山东省高素质农民田间学校、山东省省级生态农场。

乡村振兴,未来可期

“这个活动很接地气,把后备厢经济、阳台蔬菜经济与现代化农业发展结合到了一起,我们也要学习这些做法,发展乡村旅游。”淄川区太河镇西石村党支部书记张学保现场直播时说道。他表示,村里沿路还有100多亩土地,计划进行智慧化改造,发展乡村旅游。博山区博山镇五老峪村孙承新书记则认为,后备厢市集与观光农业相结合,满足了市民的多样需求,值得借鉴。“今年我们村将继续优化环境,带给游客更好的体验,比如清理河道、开展环境整治等,让山清水秀的环境成为我们的金字招牌。”来自博山区石马镇的网红莲花仙子王文清对农场的发展赞不绝口,她希望企业能坚守初心,继续为市民提供优质产品,迎来农业发展的春天。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也展示了高新区在文旅融合领域的积极探索。未来,高新区将持续挖掘地域特色资源,推动更多高品质文旅活动,助力乡村振兴与文化繁荣。

(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 潘赞名 )   

责任编辑:孙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