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打开

《每周传媒资讯》(2025年3月28日•第896期)

传媒资讯 | 2025-04-01 09:56:45

来源:大众新闻·期刊中心

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实施2025年度出版融合发展工程

中国新闻出版报/2025-03-21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通知,2025年继续组织实施出版融合发展工程。具体安排如下:

1.组织推荐出版融合发展重点项目,积极引导行业扩大优质产品供给。面向出版单位(含网络出版服务单位)以及从事数字内容服务相关业务的单位和机构,从其申报的项目中推荐产生一批内容优质、技术领先、模式新颖的出版融合发展重点项目,引导带动出版单位优化产品供给、构建精品体系。对上述重点项目,积极开展培育推广,推动所在单位持续深化项目建设,指导举办成果发布会进行推介,打造出版融合发展优质产品矩阵。

2.持续开展出版融合发展深度研讨交流,积极引导行业破解瓶颈问题。举办出版融合发展研讨班,以出版融合发展示范单位为主开展常态化交流,积极推广典型经验,推动破解融合难题,培养锻造出版融合发展领军人才,促进形成出版融合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3.指导编写年度出版融合发展报告,积极引导行业革新升级。组织相关出版智库在深入调研基础上,聚焦出版融合发展最新实践,从总体态势、重点业务等方面进行梳理总结,形成年度出版融合发展报告,为出版单位探索融合发展方向路径提供参考。


新闻出版署拟规定:县级以上政府将促进全民阅读所需资金纳入预算

中国青年网/2025-03-24

3月21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其中提到,国家实施全民阅读促进战略。国家新闻出版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制定全民阅读促进工作方案,明确全民阅读促进工作的目标、任务、措施等内容。国家鼓励促进全民阅读的新技术、新载体、新设施等的开发与应用,支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将线上活动与线下推广相结合,扩大阅读活动覆盖面,提升影响力。支持数字阅读发展,加强数字内容资源建设,改善数字内容消费服务方式,适应公众阅读行为和阅读习惯的数字化转型,提升公众数字阅读消费满意度。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全民阅读设施纳入本级城乡建设规划,根据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有关标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计划地设置覆盖城乡、实用便利、服务高效的全民阅读设施。


国家电影局出台“虚拟现实电影”新规

微信公众号“传媒圈”/2025-03-21

3月18日,国家电影局发布关于促进虚拟现实电影有序发展的通知,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有关事项如下:

一、本通知所称虚拟现实电影,是指运用虚拟现实(含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有关技术制作、采用头戴式显示设备等虚拟现实终端观赏、用于电影院等固定放映场所公开放映的新形态电影。

二、法人、非法人组织摄制虚拟现实电影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电影剧本(梗概)备案、电影片管理规定》相关要求。拟摄制虚拟现实电影的法人、非法人组织应当将电影剧本梗概向国家电影局履行备案(审查)程序,国家电影局对符合规定的予以公告并出具备案证明文件。法人、非法人组织应当将其摄制完成的虚拟现实电影送国家电影局审查并依法取得电影公映许可证。

三、支持开拓利用电影院内空间或其他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的永久性建筑放映虚拟现实电影。在电影院内空间放映虚拟现实电影的,电影放映单位可以向批准其设立的电影主管部门办理备案。在其他建筑内放映虚拟现实电影的,可以按照相关规定申请《电影放映经营许可证》。已持有或申请《电影放映经营许可证》的放映场所应当接入全国电影票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四、虚拟现实电影制作、发行和放映单位应当在内容制作、头戴式显示设备等虚拟现实终端、播放软件和场地等方面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具备较好的稳定性、流畅性、安全性和兼容性。

五、鼓励各电影有关单位和社会力量积极探索虚拟现实电影技术研发、创作生产和发行放映等领域。支持虚拟现实电影产业链企业持续提升技术水平和创作能力,倡导在虚拟现实电影宣传发行、结算分账、传输监管等方面尝试融合创新。

六、国家电影局为促进虚拟现实电影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各省级电影主管部门应当因地制宜,积极推动虚拟现实电影发展。

七、虚拟现实电影的进口按照《电影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执行。


主要央媒开启“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栏

澎湃新闻/2025-03-26

为推动学习教育有序有效开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经济日报》3月26日开启“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栏,展现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学习教育的工作进展和实际成效。


光明网“非遗焕新  生生不息”系列短视频亮相全国铁路

光明网/2025-03-06

全国两会期间,光明网策划推出的“非遗焕新 生生不息”记录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系列短视频亮相全国铁路,在4200多组动车组列车25万余块视频终端播放,传播覆盖人群超过4亿人次。

“非遗焕新 生生不息”系列短视频充分依托并发挥“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宣传活动的强大公信力和品牌影响力,邀请多位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及提名人物,共述非遗亮点和行业热点。光明日报社、光明网已成功组织了七届“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宣传活动。


新京报参编团体标准《零碳园区评价技术规范》出炉

微信公众号“贝壳财经”/2025-03-26

3月18日,由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新京报社等单位联合编制的《零碳园区评价技术规范》(T/CECA-G 0344-2025)团体标准正式由中国节能协会颁布实施,为零碳园区的建设与评价提供了科学、系统、可操作的标准化依据。

本次,新京报零碳研究院也参与了《零碳园区评价技术规范》编制。新京报零碳研究院作为媒体智库,可以发挥媒体优势推广标准,引导园区和企业更加注重产业链的协同减排。促进上下游企业之间在零碳技术、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推动整个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还将与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等编制单位一道深入地方挖掘零碳园区样本、构建“零碳园区”咨询体系、搭建交流平台、组织探访活动、发布调研报告、评选优秀案例。


浙报集团直播间首次开启省市县三级融媒联动直播

微信公众号“中国报业”/2025-03-24

“现在让我们连线温州乐清融媒体中心。”随着浙报集团直播间当家主播小楠姐的话音落下,一场跨越空间的直播联动就此展开。来自温州乐清的主播与浙报融媒众创空间的直播现场实现实时互动。

3月21日的这场省市县三级融媒联动直播活动以“国潮‘浙’里行 乐享在春分”为主题,联合了余姚市融媒体中心、乐清市融媒体中心、吴兴区融媒体中心、越城区融媒体中心、东阳市融媒体中心、江山传媒集团、缙云县融媒体中心等7个市县融媒体中心,为大家带来各地的优质好物,聚焦地市文化与产业特色,强化“促消费”背景下的品牌聚合效应。浙报直播间自2024年成立以来,以“新闻+消费”的创新模式,深入全省及全国各地产业带溯源,展现产品生产过程,同时通过福袋抽奖、限时秒杀等互动形式,激发消费热情,助力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

作为浙报直播间团队在融媒众创空间的首次直播,本次直播充分运用了AR场景切换技术,通过绿幕技术与多地主持人实时互动,结合AR场景切换,当地融媒体的记者、主播与“小楠姐”隔空“同框”,一起出现在直播间的场景中,进行互动和推介,打破了空间的隔阂,实现多人连线互动。

作为“全省融媒一张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报融媒众创空间依托传播大脑构建的智能技术底座,实现省市县三级采编系统互联互通。这个占地1500平方米的众创空间,集成了展示中心、演播厅及虚实融合制作区,可以运用智能抠像、虚拟运镜等技术,通过内置风格多样的三维场景与元素数字资产,不仅能够满足各种直播、主题活动的需求,还可以实现新闻、专题高效生产,整合全媒体采编系统,为记者提供全链条支持。

未来,浙报集团融媒众创空间将深化虚实融合创作平台建设,强化省市县联动机制,通过直播电商激发产业活力,为浙江消费升级注入动能。


福建首个省市县共建融媒体工作室揭牌

微信公众号“全天候融媒”/2025-03-26

3月25日,福建日报社和福州市鼓楼区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暨“家在鼓楼”融媒体工作室揭牌仪式举行,这是福建省首个省市县共建融媒体工作室。

此次战略合作是福建日报社与县(市、区)级开展融媒深度合作的首个案例,旨在探索构建资源集约、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推进省市县共建融媒体工作室的融合实践。首个省市县共建融媒体工作室还将通过优势媒体资源下沉一线,激活泛媒合作机制,共同打造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品牌。下一步,省市县三级媒体平台将以“家在鼓楼”融媒体工作室为依托,在人才交流、新闻宣传、智慧融媒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为鼓楼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提供更加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作为本次战略合作内容,鼓楼区教育局、发改局、民政局、市场监管局、住建局、文体旅局等6家单位成为首批“福建日报社鼓楼‘奋勇争先’新闻直报点”。新闻直报点旨在发挥这些单位贴近一线的优势,通过“家在鼓楼”融媒体工作室推出更多记录奋斗历程、描绘城市画卷、展现时代风貌的融媒体精品。


上海辞书出版社与百度等发布“辞文智能知识审校系统”

澎湃新闻/2025-03-26

3月25日,上海辞书出版社与百度、鲸汤(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沪正式发布最新产品“辞文智能知识审校系统”。该产品是《大辞海》权威知识库与百度文心大模型深度融合的创新成果,标志着出版行业智能化转型迈入新阶段。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上海辞书出版社社长秦志华介绍,“辞文智能知识审校系统”系统目前可以在10分钟之内完成40万字文本量的审校,错误识别准确率达到80%,审校工作效率成倍提升,有效解决传统文本审校在知识性、逻辑性方面的痛点。

作为国内首个融合权威工具书资源的智能审校解决方案,“辞文”实现了四大技术突破:一是精准的知识溯源能力,当发现错误时,系统不仅能指出问题所在,更能通过Agent技术精准定位到《大辞海》中的相关条目,展示完整的知识链条,让用户不仅知道“错在哪里”,更明白“正确的应该是什么”;二是强大的多轮推理能力,可深入验证文本多维度合理性,找出隐藏的逻辑谬误,比如当审核一篇关于历史人物的文章时,系统不仅是简单地核对年代,而是会通过多重推理,验证人物关系、历史背景、事件顺序等多个维度的合理性;三是动态的知识更新机制,确保核查结果紧跟学术发展前沿,当《大辞海》数据库有更新时,系统能自动完成知识的同步;四是智能的交互式审校流程,通过有效控制大模型的发散、幻觉问题,提供个性化的审校建议,这种人机协作的方式既保留人工审校的专业判断,又发挥AI的效率优势。

与市面上现存智能审校系统相比,“辞文智能知识审校系统”优势在于其依托的《大辞海》数据库。

(本期责任编辑:王立纲)

责任编辑:王玉霞